国家社科项目“中国古文书学视角下的先秦两汉官学”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04-21浏览次数:6

  

49日下午,我校中文系黄人二教授于闵行校区人文学术沙龙举行国家社科项目“中国古文书学视角下的先秦两汉官学”第二次讨论会议。参加会议的则有我校古籍所罗争鸣教授、中文系彭国忠教授、古籍所王园园博士、丁玎硕士、中文系陈健博士、赵思木博士、孙逊博士等,以及中文系部分研究生、本科生。

课题负责人黄人二教授首先介绍了“经今古文学”的相关问题及在经学研究上的重要性。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在先秦两汉时期已有分歧,其原因多样。汉代以下,已有学者进行研究;降至二十世纪一百年间,研究渐多,如廖平《今古文学》、王国维《汉魏博士考》、周予同《经今古文学》、钱穆《两汉博士家法考》、余英时《古代知识阶层的兴起与发展》等。然而关于“经今古文学”的分歧的研究,前辈学者所能赖以探研的资料少,所能探究的也局限于几个命题。在出土文献大发现、大公布的近三十年来,有诸如清华简、上博简、郭店简等能为“经今古文学”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养分的材料出现,使得我们对于这个课题,带来新而深入研究之可能。

其后黄人二教授又介绍了针对上述课题项目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关于《诗经·大雅·文王》中“感生说”的讨论。从诗之原文探讨、诸家诗旨、关键字的正诂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并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结合,以二重证据法对“感生说”这一命题进行解释。以此对“经今古文学”的分歧之源进行判断。此外黄人二教授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利簋》铭文的相关研究状况,包括其释文及武王伐纣的时间的判断,其成果亦对本项目由很大助益。

对于上述课题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与会的各位专家和老师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罗争鸣教授认为对于《利簋》的铭文释读和文字正诂是十分有意义的,能够做出一个目前较好、较正确的释文,利用出土文献材料和传世文献对武王伐纣这一事件进行时间判定也是非常可取的。中文系陈健博士、赵思木博士、孙逊博士等其它与会人员也有非常精彩且具有启发意义的发言。

最后,针对与会学者和研究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课题负责人进行了回应交流,并汇报了课题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和阶段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