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汉日对比与翻译研究”中期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04-20浏览次数:6

  

43日,国家社科项目“汉日对比与翻译研究”第一次中期学术沙龙在中北校区理科大楼229室举行。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皮细庚教授、许慈惠教授、毛文伟教授和东华大学外语学院张厚泉教授、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邱根成教授应邀出席指导。

项目主持人高宁教授首先介绍了立项半年多来的研究工作。首先是把课题进一步细化为40余个子课题,并一一建立文件夹,如“流水句与翻译”、“视点与翻译”、“否定焦点与翻译”等等。之后,简要汇报了业已发表的两篇阶段性成果——“常识与直译意译之争”(《外国文艺》2015年第1期)、“关于‘可译/不可译’的形而上与形而下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本次沙龙的主要任务是研讨“汉日语总体特征”与“视点与翻译”这两个话题。先由高宁教授介绍了中国语法学家和日本语法学家分别对汉日语总体特征的描述,之后又介绍了中日两国对比语言学家对各自母语及相关语言(主要是英语)总体特征的总结。然后,各位专家围绕如何看待这些由不同专家提出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总体特征问题,进行讨论,并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上海外国语大学皮细庚教授指出,需要区分语法层面、语义层面和语用层面的语言总体特征,应分别将它们与翻译学结合起来研究。目前,语法学家所谈的汉日语总体特征没有做这种区分,因此,在实际利用或研究这些总体特征时,就必须根据每一种特征,进行“分门别类”的细致研究。在讨论“视点与翻译”的话题时,各位专家都认为难点是视点研究如何与翻译研究接轨的问题。在日本,视点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日语是一种以说话人视角进行叙述的语言,这在日语学界已经成为常识。授受关系、敬语表达跟视点研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果从这几个角度进行汉日对比研究,虽然比较容易操作,但是学术价值有限,且翻译研究很可能成为日语例文的汉译,或成为日语相关语法现象的汉语诠释或译注。为此,高宁教授提出在“视点与翻译”的研究中,以主语为切入视角,重点去发现别人尚未明确提及的它与翻译的关系。许慈惠教授就主语与视点的关系及表现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强调指出与汉语有很大不同的、所谓日语的“モノ的志向とコト的志向”对日语主语出现在句中的语序有较大影响。各位专家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毛文伟教授提出汉日动词离心性与向心性的异同对视点研究的影响。此外,邱根成教授就サ变动词、一字动词、二字动词的词性认定对翻译,特别是对汉译日的影响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张厚泉教授从宏观层面、从方法论层面提出了“汉日对比与翻译研究”前后两部分的关系问题,认为不同的设定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本次沙龙给课题负责人很多启发,有利于课题的有序进行。高宁教授表示将认真吸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切实把研究做下去,并期待下一次的中期沙龙能有同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