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文学语言类学术期刊与当下知识生产”学术期刊主编高峰论坛暨华东师大首届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生学术论文研讨会在校举行。本次会议由我校研究生院、中文系、《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主办,由外语学院协办。来自全国近30家文学语言类学术期刊的主编及相关负责人,以及由我校中文系、外语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主编及相关负责人,与华东师大师生齐聚一堂,共谋发展。
“文学语言类学术期刊与当下知识生产”学术期刊主编高峰论坛举办暨华东师大首届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生学术论文研讨会在校举行
上午,开幕式及“文学语言类学术期刊与当下知识生产”学术期刊主编高峰论坛举行。开幕式由中文系副系主任文贵良教授主持。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王曼副院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华东师大文学语言类学术期刊的总体办刊情况,高度肯定了学术期刊作为引领学术发展、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陈灵犀表示本次会议把学术期刊的高峰论坛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华东师大中文系及外语学院在博士生学术能力培养方面的一次创举。外语学院院长袁筱一认为语言与文学一家亲,在面对当期学科发展和学术期刊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中,中文学科和外语学科应该携手共进,实现共赢。最后,中文系党委书记王庆华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文系的发展历程及近期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华东师大最早设立的院系,同时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中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中文系现有6本学术期刊入选CSSCI目录,4家全国一级学会通过民政部3A级评估认证。中文系近期开设的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学位点,新成立的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以及中国未来网络文学家的培育项目等,都是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推进学科发展。
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陈灵犀、外语学院院长袁筱一、中文系党委书记王庆华分别发言
随后的高峰论坛由华东师大中文系系主任朱国华教授主持。在论坛中,与会代表各抒己见,围绕文学语言类学术期刊的编审制度建设、作者队伍建设、国际化建设,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接轨、对青年人才的扶持举措,以及学术期刊对于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文学创作的导向作用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论坛与会代表各抒己见
论坛“文艺学组”分会场
在期刊建设方面,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明确刊物定位,坚持刊物特色,加强学术公信力,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审稿制度是应有之义。《外语研究》主编李德俊指出应突出刊物特色,作为一本语言类刊物,《外语研究》虽兼顾教学类、翻译类和文学类研究,但主要还以语言研究理论为主。《外国文学》副主编姜红表示,《外国文学》一直坚持刊物的文学特色,不仅是研究对象落实文学文本,也强调行文风格和语言表达的文学性,以及刊物的开放性精神。《艺术百家》主编张超认为“百家”不等于杂家,期刊自我定位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杂志副主编李琳提出,在选稿中,追踪和引导热点问题,实现编辑理念与作者意愿之间的平衡一直是刊物追求的目标。《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曹红军希望通过学术型编辑的工作来引领当下知识生产的繁荣,他认为学术型刊物编辑应该具备知识生产的能力,把自己从事科研的经历内化为编辑选文的标准。《鲁迅研究月刊》主编黄乔生提出,当下知识生产应该关注对文学审美力的提高,而非单纯强调理论演绎和繁琐的考证,这应该是期刊的使命之一。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曹旭在建议学术期刊多采取“主持人制度”的同时,也提倡学术期刊的语言要更为生动和注重文学性。《语文研究》主编李小平指出,一千篇文章编不出来一个好刊物,但是一篇文章可能毁掉一个刊物,建设学术期刊的公信力在今天尤其重要。《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主任严蓓雯认为,目前信息的传递与获取渠道的多样化,使得很多学者和作者掌握材料比较便利,能够看到很多最新的研究,也使得隐性抄袭有可乘之机,这对新时期编辑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语言科学》编辑部主任余光武介绍了《语言科学》的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建设,提倡通过设计完整的匿名外审流程,尽可能规避由于专业等问题产生的主观误判。《语言研究》主编程邦雄谈到,应当有大语言文学的概念,为相关学者搭建一个开放的、争鸣的、包容的平台。
论坛“现当代组”分会场
同时,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当代学术生产的过程中,无论编辑和作者都要怀有批判意识,不断拓宽学术思路。《文学评论》副主编李建军表示如今陈旧的、人云亦云的知识太多,知识不是批量生产,而是通过创造和发现产生出来的,当代文学评论应该发掘那些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文章。《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刘大先提到,民族文学研究可以开掘的范围极其广泛,希望年轻的老师和研究生们不要把目光只聚焦在之前受过的文学教育体系里,应该将眼界放宽,还可以研究文学与图像、舞蹈、地缘政治、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开拓自己的路。在对青年学者的扶持与提携上,《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崔柯表示,《文艺理论与批评》开辟了新媒介栏目,有不少90后学者参与其中,对现在网络文学甚至是游戏的生产机制都做了一些探讨,为学界带来了新的声音。《文学评论》副主编丁国旗谈到《文学评论》近年也旨在发掘青年学者,刊发了一批青年学者的文章,刊物还建立了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傅光明表示,期刊如何引领学术前沿,如何发掘和提携年轻一辈,决定了刊物的活力和生命力。《南方文坛》编辑部主任曾攀谈到,一个好的学术期刊能够跟好的学者共同成长,好的学者包括成熟的、有名的学者,更重要的是有潜力的新学者。《世界汉语教学》主编张博认为,培养青年学者是刊物的责任,青年学者在知识生产、学术创新方面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郑利华教授也提出,如今青年学者在发表学术论文时面临渠道较窄、机会较少等困难,希望今后能给年轻的学生更多机会。
论坛“比较文学组”分会场
在期刊的国际化建设方面,开拓国际视野,让中国文学和学术走向世界,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焦点。《外国文学研究》主编苏晖表示国际化不等于英语化,也不等于西方化,应该凸显中国立场和中国视野,《外国文学研究》希望通过中外学者对话、推荐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国际学术大事件、组织高端会议等方面来沟通中外学术。《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主任周乐诗强调,《中国比较文学》一直强调国际眼光和中国立场,稿件不单是要写中国文学或外国文学,还要体现“比较”,体现对于文化的跨越。《国际比较文学》主编刘耘华提到,他们致力于让中国文化具体地“走出去”的问题,希望把中国的汉语学术话语里面包含价值观的东西推介出去,加深国际学界对于中国文化和学术的了解。《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编辑部创刊主编姚申谈到,中国学术期刊应与国际接轨,通过完备的英语信息和国际通行的格式规范,让汉语学术得到更好地传播。《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韩春燕提出,国际化系其刊物在经典化之外的另一着力点,刊物提倡打开国际文学视野,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勾连的地方,未来也将与国外的一些期刊、机构合作搞一些活动,试图扩大影响力,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作家走出去。
论坛“文字学、语言学组”分会场
而当前期刊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有共性。《古汉语研究》副主编蔡梦麒认为,古汉语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讲究实证,专业要求较为专门,相关杂志少,近年来在《古汉语研究》上刊发的文章越写越长,杂志发文数量下降,这是造成相关专业研究者发文难的重要原因。《明清小说研究》主编徐永斌介绍,作为研究明清小说的专门期刊,近年来刊物作者队伍数量在不断扩大,但质量出现了萎缩,表现在著名的前辈学者多已退休,而优秀的青年研究者还比较少。《俄罗斯文艺》主编夏忠宪提出,如今俄罗斯本土研究和国际上的研究存在时间差问题,例如俄罗斯本土的文论对自身已经反思了许久,并产生了一些新的学术话语,但这方面国内的研究还没有跟上。《当代文坛》主编杨青表示刊物名家作者群的打造面临困境,《当代文坛》力图通过加强栏目前期策划、增加名家访谈目等措施来打造优质的作者队伍。《中国文学研究》主编赵炎秋表示,当前国内的几大检索系统标准不尽统一,学术期刊为了适应不同检索系统的要求,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办刊思路,有的标准例如强调作者职称和基金论文比例等,不利于青年学者发表论文。
优秀论文获奖者获颁奖状
华东师大首届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生学术论文研讨会闭幕式
下午,华东师大首届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生学术论文研讨会按照专业设置,分为五个分会场进行。29位名刊主编、学者对来自华师大中文系及外语学院的近70名博士生的学术论文进行了评阅与点评。主编学者对论文的选题、问题意识、逻辑思路、论证方式、结构框架、语言表达、注释文献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诊断和点评,最后评审出16篇优秀论文。
附:优秀论文获奖名单(按姓名音序排列)
陈秋婷:清代散出水浒戏的“俗化”趋向与流变态势——以《缀白裘》为考察中心
董露露:《中国古籍总目·经部·诗类》订补
房 栋:清末民初的游戏文章与五四新文学的语言可能性
姜智慧:论克罗齐对滕固的影响
李晨雨:清抄本《暹罗馆译语》所见古泰文塞、鼻音韵尾音节的汉字对音
李丰源:“一二·九”三部曲与乡土中国雏型的现身
刘 程:中国史前岩画构图艺术论
钱江涵:声音现代性和机器现代性——论顾均正科幻小说《无空气国》
史 琤:抒情中的“政治”——“十七年”游记散文中的“日”与“秋”
孙 广:理学的考据进路——论元代“旁通体”经疏的发展
王瑜锦:论稗官的语义流变及其意义
夏寒:流动的可能性——《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与“酷儿”理论
徐丽群:也說甲骨文中“”“”“”的字际关系
余义兵:“稍嫌”“略嫌”的历时变异和共时表现——兼谈与相近相似词语的辨析
袁晓军:从“比较”文学到“比较文学”——马修·阿诺德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赵清泉:汉语坟墓义语词探析
赵 凡:论胡适文学革命的语言学起点——以《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为中心
图文、来源|中文系 编辑|王晓荣 王睿珺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