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秦汉神仙信仰与近年考古图像的图文关系研究”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02-17浏览次数:22

  

113日下午,由我校艺术研究所晨晖学者朱浒主持的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秦汉神仙信仰与近年考古图像的图文关系研究”开题沙龙在理科大楼A204举行。张同标、李万康、雷启兴、李雯雯、闫飞、梁晓敏等多位师生参加。开题沙龙由张同标教授主持。

本课题主要探究秦汉社会中广为流传的神仙信仰与近年新发现的考古图像之间的关系,涉及到文学、艺术和考古三者的交叉。

朱浒指出,神话学是19世纪后期以来形成的一门显学,中国神话研究也经过了一百余年的发展。中国神话学界认为,秦汉时期中国的神话主要表现为一种“神仙信仰”,有学者称之为“仙话”,它与中国早期道教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神仙信仰一旦形成,就与中国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有文本的“仙话”材料,一方面有考古发掘出的文物资料。特别是近年考古学得到了大力发展,发掘出了大量图像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与仙话进行图文关系的比较研究,以确定秦汉时期神仙信仰在民俗中的图像表现。

近现代学者王国维、鲁迅、闻一多、顾颉刚、张光直、陆思贤、罗永麟、姚圣良等对神仙信仰文本方面展开了研究;近年文学研究与艺术研究结合的趋势逐渐增强,可见巫鸿、赵宪章、李凇、李立、郑岩等学者的著述。国外学者如法国的沙畹、马伯乐;日本的伊藤清司、小南一郎、林巳奈夫;苏联的李福清;美国的艾兰;英国的鲁惟一、罗森等,都对中国神仙信仰研究领域有所涉猎。

本课题拟以秦汉神仙信仰为切入点,结合21世纪以来出土的考古图像材料进行研究。首先,秦汉神仙信仰的发生学研究。探讨中国神仙信仰的产生与发展,神仙信仰在诸子典籍、《楚辞》、《诗经》、汉赋与汉乐府中的表现。探讨秦汉考古中的墓葬、画像石、壁画、帛画、雕塑、装饰图像中的神仙信仰图像的面貌。其次,研究秦汉时期的《仙真人诗》、《列仙图》、《列仙传》、《郊祀歌》中的文本记载及有关神仙信仰在当时图像中的表现。再次,秦汉神仙信仰的谱系研究。包括帝王将相仙话、方士仙话、庶民仙话、仙境仙话;昆仑与蓬莱两大仙话系统等。然后,神仙人物的肖像学研究。探讨秦汉神仙人物的文学传纪与肖像刻画的不同艺术特征与审美特征。代表神仙有西王母东王公、伏羲女娲、黄帝炎帝,以及容成氏、彭祖、老子等。最后,升仙的途径研究。研究仙学中的方术与修道的图文关系,如感召法、服食法、导引行气法等的文本记载与图像表现。

沙龙中,艺术研究所的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课题主持人对其一一进行了解答,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此课题的后续研究起了一个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