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项目“当代美国文学中的政治书写研究”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01-26浏览次数:8

  

1224日下午,2014年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一般课题“当代美国文学中的政治书写研究”的开题沙龙在闵行校区外语学院319会议室举行。外语学院金衡山教授、陈茂庆副教授、梁超群副教授、金桔芳博士、施清婧博士,以及英语系部分研究生参加。沙龙由课题负责人陈俊松主持。

课题负责人首先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思路。陈俊松指出,在国外学术界,尤其是美国,美国当代文学中对政治的关注和反思一直是个比较热门的话题。经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大体上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一种是从总体上探讨当代美国文学与政治的关联,另一种是聚焦某一具体政治事件以及由此催生的系列文学作品。在国内学界,对当代美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的讨论还处于起步阶段。从总体上看,我们研究的对象还比较零散,其中大多数论著是针对单个作家或作品展开的,而且不少是讨论广义上的政治,如阶级、性别、种族、文化身份等问题。在国内外学界,从文化记忆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当代美国文学中的政治书写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暂不多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从文化记忆研究中Maurice Halbwachs, Astrid Erll等人的相关理论出发,对以美国战后发生的五个重大政治事件为题材的十部重要小说(发表于1970年代以后)进行深入解读,探讨政治历史重构中的文学性。接下来,陈俊松汇报了自课题获得立项以来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随后,陈俊松还陈述了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以求教于与会的各位专家。

针对上述课题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与会的各位专家和老师积极发言、展开讨论,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其中,金衡山教授建议应将文化记忆与历史结合起来,重点考察如何建构记忆中的历史;陈茂庆副教授提出应对“政治书写”进行界定,以便与广义的“政治”相区分;梁超群副教授提出要认真思考美国作家为何要用文学的方式对当代美国政治事件做出回应,发掘背后的“人性”因素;金桔芳博士指出,一方面美国战后的政治事件会影响到作家的文学创作,另一方面也应将文学作品影响政治生活囊括在探讨的范围之内;施清婧博士则对课题选取的政治事件之间的跨度提出了疑问,建议做些适当的补充。

最后,针对与会专家所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课题负责人进行了回应和交流,并报告了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和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