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项目“《西游记》学术史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01-26浏览次数:7

  

1225日,我校中文系竺洪波教授在闵行校区一教楼327教室举行上海市社科项目“《西游记》学术史研究”第3次学术沙龙,中文系部分生、研究生、外校交流生、外国留学生参加。

项目主持人竺洪波教授首先介绍了项目的申报过程与研究情况。本课题2013年立项以来,已举办三次学术沙龙,在《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人文论丛》、《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晋阳学刊》等CSSCI期刊(含扩展版)发表多篇论文,进展顺利。

沙龙的主要内容是竺洪波教授作题为“为胡适增改《西游记》第八十一难辩护——从接受美学与阐释学出发”的专题报告。报告摘要如下:对于胡适早年增改《西游记》第八十一难,学界一直未有肯定性评价。而从现代文艺学科特别是接受美学与阐释学的立场来看,胡适的改作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作为文学阅读的“读者反应”,主体能动介入理应得到尊重;改作本身的优劣得失是客观存在,但对其“个性化加工”的评价见仁见智,不宜一概;即使对《西游记》原著有所肢解,但阐释的“误读”中隐含创见,“误解或具创见而引人入胜”,故亦不应完全否定。胡适的增改遭受学界冷遇,被《西游记》学术史所遗漏,诚是一件令今人遗憾、唏嘘的事。它的动机、过程、文本价值其实都值得肯定,甚至有理由在学术史上予以浓墨重彩、大书特书。当代《西游记》通行本也完全有必要吸纳这个文本,就像吸纳清初汪澹漪增补的第九回“唐僧出世”故事一样,成为《西游记》经典化的最新成果。

报告引起与会同学的热烈反响,并就经典文本的改编与文学经典化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