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项目“新型城镇化下传统村落水系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01-23浏览次数:7

  

1122日下午,“新型城镇化下传统村落水系的保护与利用研究”课题组成员邀请了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举行了一次学术沙龙,沙龙的主题为如何在新型城镇化下,保护我们的美丽乡村,传承我们的乡村文化。活动邀请到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的吴伟教授、安徽农业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张云彬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尹士美博士、绿地集团景观部主任刘永辉、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高级规划师鞠辉、浦东新区规划局李姚等多名专家、学者参加。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的吴伟教授从区域规划、产业布局的角度探讨乡村与城市的关系,认为城市与乡村的产业结构存在本质的区别,乡村的保护应与城市的规划、保护有根本的区别,乡村的保护应从保护自然环境、人文文化角度出发。

安徽农业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张云彬教授从乡村公共设施规划的角度出发,认为首先只有解决乡村居民的基本生活生产需求,留住乡村居民的基础上,才有资格谈对乡村的保护。如果丢掉了这个前提而采取的一切保护措施都是为了保护而保护的,只是形式上的保护而已,失去了乡村作为人们聚居点之一的意义。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尹士美博士从绿道规划的角度探讨乡村的规划与保护。认为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有异曲同工之处,环境规划是这两种规划都需要重视的问题。只有首先改善目前乡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改善居民生活的便利程度,才谈的上对乡村的保护。她建议从绿道、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入手改善乡村环境,保护我们的美丽乡村。

浦东新区规划局李姚同事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乡村保护的问题,认为任何的规划保护都必需有后期的管理做保证。他认为首先应该在乡村中开展民主参与权利意识教育,使村民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家乡的一员,是家乡建设的主人,有权利有义务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其次应该从村民的角度出发,提出适合当地人的乡村水系保护方法策略,并加以实施。最后,形成村民之间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下传统村落水系的保护与利用研究”课题组成员从乡村水系保护与利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目前乡村规划、保护的问题。成员普遍认为水是乡村的命脉。乡村的生产、生活一刻也离不开水。水不仅孕育了生命也孕育了现代文明。村落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水,最初水系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促进了村落的形成。后来随着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水系成为农村物质运输的重要通道。在近代工业化阶段乡村水系成为城市水源地、动力源,从多方面促进村落形态的稳定、完善。到了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对更好生活质量的追求,乡村水系的生态环境、旅游景观等功能日益强化。所以,乡村水系的保护对乡村规划与保护至关重要。

整个活动持续近三个小时,与会的专家、学者均表示传统村落的规划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乡村环境的保护是乡村规划与保护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课题从乡村水系保护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乡村的保护,是乡村规划与保护的一个新视角,非常的具有研究意义,并给课题组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如从乡村水系的生态保护、乡村水系所承载的地方传统文化、水系建筑空间特色等角度进行探讨乡村水系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等,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一些思路,为课题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