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下午,台湾东吴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兆强老师应邀在闵行校区人文楼学术沙龙大厅做了题为“徐复观先生论《史记》”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历史学系教授胡逢祥老师主持,历史学系部分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黄教授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徐复观先生的生平及学术成就。黄教授认为,徐复观先生的“论《史记》”,胜义纷陈,慧解识见之高、发微阐幽之卓,洵为大家之文无疑。尤可贵者,通篇透出徐先生深具以理性良知为主轴之道德意识,又处处流露知识分子对人类(尤其对自己的国家-中国)所抱持的一刻不能自已的关怀及随之而来之使命感。
讲座中,黄教授指出,徐复观先生论太史公的思想,计有三点:其一,文化的位阶置于政治位阶之上;其二,政治上,追求天下为公;其三,史公理智清明,不随便轻信;以儒家为主而兼网罗百家。并结合徐复观先生的具体表述,点出太史公作史的目的在于“求自身及有关者的不朽,即要使他的著作成为‘礼义之大宗’,标示以人民为主体的‘王事’的方向。”黄教授认为,徐复观先生“论《史记》”一文足以反映徐先生从儒家立场立论的特质。透过黄教授的说明、阐释,徐先生的儒家立场应清晰可见。徐先生在文中又多次强调“史家良心”或“历史良心”的问题。黄教授点明,“良心”一词最足以反映徐复观先生的儒家之特质。黄教授认为,“史学家最大的良心,莫大于为亿万人民呼寃求救。”的论断,非常之关键。有助于我们了解太史公,更有助于了解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徐先生“论《史记》”一文之精义。继而可以看出徐复观先生治学治史之终极用心,实乃在于经国济世,为当今之统治者开药方。
黄教授的精彩演讲,为大家揭示了徐复观先生“论《史记》”一文的两大要素,一是,其所呈现的儒家精神;二是,其针对皇权专制政治的批判。在讲座的最后,黄教授对徐复观先生作出了“复礼兴仁,粹然儒者;辟邪崇正,强哉史家”的赞语。并提出学术研究以求真的态度挖掘史料,作客观的诠释,勉励聆听讲座的青年学子为此而努力。
据悉,黄兆强教授曾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师从徐复观、唐君毅等新儒家名宿,后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东吴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台湾)中国历史学会理事长,台湾钱穆故居执行长等职。大家会后与赖教授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