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6日,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的“欧洲和东亚地区共同历史教材的比较”人文讲座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嘉宾是来自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杨大庆副教授,由我校历史系杨彪教授主持。
杨大庆教授首先介绍了欧洲共同历史教科书的诞生,由年轻人提出、学者编纂和政府支持下尝试使用的发展情况,并讲述其诞生背景中以德国为代表的努力,德与法国、波兰之间的交流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下的欧洲跨国历史对话。其次,杨教授讲述了东亚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尝试。由日本教科书问题到中韩历史教科书中的“反日倾向”,再到中日韩三国在借鉴欧洲经验下,编写共同历史教科书方面的尝试。再次,杨教授在前两部分内容基础上展开了关于欧洲与东亚共同教科书的对比,主要对比欧洲与东亚在制度、学术交流与历史对话积累、学者与政府关系三方面的差异,使得东亚共同历史教科书没能像欧洲那样发展。并补充了东亚共同历史教科书发展中未能突破制度障碍和各国国内不稳定因素的现状。最后,杨教授以较为积极的态度提出了自己对东亚共同历史教科书发展的前瞻,并总结到:“国际共同历史教科书为我们在地球村里生活的人提供了一种向往。”同时杨教授也提出了几个问题:如何为实现对话与合作的机制化?师范大学在其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真的需要共同历史吗?
讲座引发了在场学生们的认真思考和积极的提问,杨大庆教授对这些问题均作了认真详细的解答,杨彪教授为讲座做了点评和总结。此次讲座启发了学生对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关注,并以宏观的视野思考面向未来的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