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3日下午,台湾学者赖泽涵教授应邀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二二八’事件与当代台湾政治、经济和社会之变迁”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历史学系主任王东教授主持。历史学系李孝迁教授、王应宪副教授和部分硕、博士研究生聆听了报告。
讲座伊始,赖泽涵教授介绍了台湾学界关于“二二八”事件研究发展的五个不同阶段,分别为“禁忌时期”、“‘二二八’事件平反时期”、“政府主导时期”、“研究蓬勃发展时期”、“学术研究时期”等。他认为发生于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关于台湾的一个悲剧性的重大历史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对于台湾当代政治演进、经济转型、文化流变等层面均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随后,赖教授从“二二八”事件爆发前的台湾社会、“二二八”事件的综合分析及未解问题、“二二八”事件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意识形态与“二二八”事件研究、“二二八”事件以来的台湾政治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梳理与解析了“二二八”事件错综复杂的原因与影响。他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光复台湾后由于制度设计不当、过度控制经济引起商民不便、清查日产中的不公正作风、接收台湾军队纪律涣散等方面原因综合促成了“二二八”事件的爆发,这一事件影响深远,造成台湾当今社会崇尚自由缺乏理性思维、司法公正性常被质疑、对弱势与新族群的缺乏关怀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因意识形态而导致关于“二二八”事件研究众说纷纭的现象,赖教授认为,以意识形态研究“二二八”事件会使事情复杂化,难以建立客观研究。历史研究者应据史料分析归纳,去掉主观主见,才能有客观的观点。
在讲座最后,赖教授向聆听讲座的青年学生提出希望,他指出,历史研究要特别讲求证据,要审慎考察每个历史事件,不该预设立场或是先入为主的观念,有的只是对史实的好奇、对学问的兴趣。作为学者,应该要无所求,尤其在执笔撰写历史,要完全脱离个人情绪,“公平、公开、公正”是不二法则。学术研究应摆脱意识形态,以求真的态度挖掘史料,客观的诠释。他勉励大家朝“二二八学”的建立而努力。
大家会后与赖教授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