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项目《东欧各国冷战时期档案收集和整理》结项评审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7-09-12浏览次数:165

9月10上午,由沈志华教授作为首席专家而承担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东欧各国冷战时期档案收集和整理》结项评审会在闵行校区周边国家研究院会议室召开。项目结项评审委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李静杰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马细谱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恒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孔田平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胡舶教授等组成。我校副校长汪荣明教授、社科处处长吴瑞君教授代表学校出席了项目评审会。会议由吴瑞君教授主持。

汪校长首先致辞欢迎评审组各位专家参与到该项目的评审工作中来,介绍了该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在项目开展过程学校所给予的重大支持,同时表示学校将继续努力为从事人文社科基础研究的教师们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以支持他们取得更多更优秀的科研成果。

随后沈志华教授主要介绍了从项目的开展到结项以来4年半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最终达成的学术成果《冷战与社会转型——东欧各国冷战时期档案文献整理》这一套八卷本的档案目录集的学术意义与价值。同时也介绍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认为我国急需要能够使用东欧各国小语种的人才投入到对于东欧历史的研究工作中去。

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沈志华教授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东欧各国冷战时期档案收集和整理》的主要创新以及突出特点在于,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了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内的八个欧洲国家(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匈牙利)的历史档案文献,根据东欧八个国家和语种进行分工,最终整理编辑成带有导读的多卷本档案文献目录集。由于八个国家分别使用八种不同的语言,同时课题组还补充了相关中文、英文及俄文档案,并制作了数万件原始档案的数据库,这大大增加了该课题的实施难度,同时也自然增加了该课题的学术价值与意义。该项目成果会在将来不断显示出其重要性。

李静杰学部委员认为华东师大可以依托现有档案优势,进一步发展相关研究机构。马细谱研究员认该项目很有创新性,并能从中延伸出很多新项目并进行进一步研究。孔田平对教授认为于学术研究来说,档案是千秋万代的、基础性的东西,它的开拓性意义会不断显现出来。胡舶教授从自己博士期间的切身体会出发,认为这个项目会有助于东欧研究青年力量的发展。陈恒教授针对我国外文档案收集现状,呼吁收集档案应当成为国家行为,不应该仅仅是个人行为。中国应当单独建立国外文献的档案馆并建议数据库建设应该跟专业公司对接,以期实现全文检索的功能。最终评审组专家一致同意该项目结项,建议成果等级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