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高层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16-09-09浏览次数:9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谋划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重大国家战略,为响应国家“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发展战略转向、深化长江流域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812日到14日,由我校和南昌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创新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高层论坛(2016)”在南昌大学前湖校区举行。

本次论坛以“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协同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上海市政府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安徽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以及我校等长江流域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还特别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与会,共同探讨长江经济带经济协同发展的科学基础、分析方法、实践应用等问题,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

开幕式上,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我校党委原副书记、城市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国振,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求真先后致辞,都认为建设长江经济带这一国家战略的推进需要与之匹配的区域间协同发展的设计,长江流域各高校、研究机构联合攻关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随后的论坛主旨报告阶段,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研究员、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军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刘勇研究员和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德敏教授分别围绕“上海参与服务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思考”、“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融合创建战略”、“长江经济带:我国经济发展新战略的试验场”和“困局与出路: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协同开发治理”等主题做了精彩、深入的学术报告,围绕上海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江经济带内产业承接转移、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功能定位、长江经济带的协同治理与开发等议题展开探讨和交流。

当天下午,长江经济带协作课题研讨会、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协同发展研究、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创新研究四个分论坛同时进行。我校城市发展研究院和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的孔翔教授、滕堂伟副教授、殷为华副教授、胡德老师、包晓雯老师、王丰龙老师以及部分研究生分别从长江经济带内文化认同、科技合作创新、对外开放格局、组织体制与合作机制创新、创新联系、研发资源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和开发区空间集聚特征等方面和与会代表进行了学术交流。

在大会闭幕式上,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中科院南京分院原院长佘之祥教授、我校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以及北京福卡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雷世昌先生分别围绕“由‘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只搞大保护’引发的思考”、“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困局与出路”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数据中心平台,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主题做了精彩深入、引人思考的报告。

会议最后,论坛组委会提出《强化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南昌倡议》,倡议从三个方面推进长江经济带协同保护工作。一是建立由中央、地方、社会各方参与的长江环境综合决策机制,为落实环保部基于“三条铁线”(空间红线、总量红线、准入红线)的有效管控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长江流域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机构之间的协作网络,将绿色发展作为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三是启动长江环保信息库建设,推动科学决策和环保信息的开发利用。

据悉,自2014年以来,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倡导和组织下,以我校为牵头单位,长江流域的15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每年根据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现状和理论实践领域的重大问题,组织课题研究联合攻关,并选取承担课题的高校轮流举行23次专题研讨会,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等。目前,长江流域各高校、研究机构已初步搭建起长江经济带学术研究共同体,成功开创协同研究的“长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