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苏菲·鲁谈“何为思想实验”

发布时间:2015-09-02浏览次数:41

  

617日下午,来自法国巴黎高师的苏菲·鲁(Sophie Roux)教授在闵行人文楼2102会议室为哲学系青年教师以及研究生做了题为“何为思想实验(What is a thought experiment?)”的讲座。讲座由哲学系副教授姜宇辉主持。

在讲座中,苏菲·鲁教授指出思想实验是一种在人的头脑中进行的理性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按照实验的格式展开,所以也称为“实验”。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的认识活动越来越远离日常的直观经验和直觉,科学研究活动所需的仪器设备日益纯化、理想化,物化实验有时无法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运用思想实验进行科学研究就成为一种必然。

思想实验是科学家在头脑中设计和构造出一套纯粹的、理想化的仪器设备和研究对象,并对它进行纯粹的理想化的实验操作和控制,使与实验对象的某些因素以绝对简化、纯化、被设定、限制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通过对这种理想化对象的感知和描述,发现和获取科学事实与自然规律的思维活动。思想实验在爱因斯坦那里得到了高度综合和充分发展,被叫做思想实验和理想实验。后来,有人把它称为“抽象实验”、“假想思想”、“思想实验”和“理想实验”等等。

思想实验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萌芽,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研究面积和体积时,总是先作一种思想上的“实验”。“想象把用均匀材料切成一定形状的平面物体通过称量,以测量它的面积,这样就对它们的关系有所了解,然后再从数学上进行证明。”公元前5世纪,芝诺用思想实验论证了“阿基里追龟”、“飞矢不动”等命题。思想实验在中国也有人作过,在古代庄子的《天下篇》中,就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样的例子,来论证物质的无限可分。思想实验最初主要从物理学中发展起来,这与物理学主要始于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研究大都是思想实验。到了近代,它逐渐从思辨的形式转变为科学的思想实验。科学的思想实验从伽利略开始,可以说17世纪是科学的思想实验的发源时期。到了现代科学时期,因科学探索更广阔更深入,思想实验更加不可或缺。

实验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是科学认识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任何实际的实验都是感性物质活动、感性认识活动。科学家、仪器设备、考察对象、环境条件都是感性存在与感性直观的对象,构成了现实的科学实践与认知系统。一切物化实验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仪器设备的操作等限制,因此,就会使所要考查对象的有关因素不能达到绝对的简化、纯化,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了克服、超越物化实验的各种限制,科学家在自己的认知活动中常常利用思想实验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