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娃学术沙龙“东亚思想与世界想象”举行

发布时间:2016-08-18浏览次数:12

  

73日下午,由中文系刘晓丽组织的“东亚思想与世界想象”丽娃学术沙龙在闵行校区人文楼人文学术沙龙召开。首尔市立大学成谨济教授、李炫政教授和北京社科院张泉教授及我校师生参与了沙龙讨论。

沙龙伊始,刘晓丽教授对远道而来的三位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三位教授简要地阐述了自己主要的研究领域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东亚殖民地文学、历史、政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张泉教授介绍了日本占领区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现状。他认为,日本占领区文学在学术界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并未得到相对公允的评价。此外,他希望我们的研究不只是关注地方殖民区,可以将视野扩大到东亚殖民区,甚至是世界殖民区,而区域间的交流和相互交涉也能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和丰富日本占领区文学研究。李炫政教授回应,在韩国,研究东北文学的学者也不多,同样存在“边缘化”现象。李炫政教授早年的研究集中在“30年代的东北文学”,还将萧红的小说翻译到韩国,她接下来的研究将更多地关注“韩国作为日本占领区,如何去殖民化?”的问题。成谨济教授则向我们强调“观念”和“视角”的重点性,“支那学”、“满洲国”等概念的提出有当时的历史背景,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对此产生的“想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厘清不同的“视角”才能更大程度上加强对话和理解。刘晓丽教授则表示,亚洲人的“殖民创伤”在一定程度上被“内战”影响和覆盖,而日本对其占领区的“殖民创伤”更是被掩盖在重重的表象之下,如何破除重重表象,触及深层次的“殖民创伤”也应该值得我们思考。

四位教授的精彩发言对在场的同学很有启发,同学们纷纷向教授们请教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得到教授们的一一回应。议题之外,张泉教授谈及早年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经历,对当时匮乏的条件颇有感慨,当时的条件和现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不能相提并论。刘晓丽教授也回忆其采访25位伪满洲国文学编辑和作家的经历,如今正努力将采访录音转化为文稿,希望能尽快完成《口述伪满洲国文学史》一书。

从伪满洲国文学到贾樟柯的电影《二十四城记》,从“殖民创伤”的讨论到感叹科技的进步,从中国文学到韩国的“中国观”,此时讨论的议题之广、程度之深超出原先预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也加强了中韩两国在学术上的交流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