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恩格斯逝世120周年暨吴亮平翻译《反杜林论》8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6-01-19浏览次数:11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凝聚专家智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1229日,由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纪念恩格斯逝世120周年暨吴亮平翻译《反杜林论》8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中北校区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及我校等1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恩格斯思想演进及其理论品格”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与交流。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原会长王学东,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局级参赞唐海军,上海市普陀区区委副书记罗勇伟,我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系等的数十位师生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季桂保主持。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在讲话中表示,作为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第一批学生,恩格斯经典著作《反杜林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吴亮平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革命传统和学术传统,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具有特别重要的典范意义和激励作用。在恩格斯逝世12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研讨恩格斯思想演进及其理论品格,一起重温马克思主义本身的传统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翻译、传播、宣传、教育的传统,无疑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理论教育等各项工作。

上海市普陀区区委副书记罗勇伟介绍了1930年首次将《反杜林论》全书译成中文、曾任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首任书记的吴亮平同志的生平事迹、工作经历、学术成果等,尤其是为普陀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在普陀区谋划和落实“十三五”规划实践中,将学习和弘扬吴亮平同志加强党的队伍建设经验、高超的领导艺术,以及坚强的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局级参赞唐海军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角度,指出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思想和实践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新发展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学习,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希望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

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原会长王学东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意义和价值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这是对恩格斯的最好纪念,并通过考察分析恩格斯晚年工作和活动,指出恩格斯晚年所写的论著及其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均表明,他始终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一直在用这一目标激励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崇高的理想而斗争。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先后作主题发言,并围绕重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与交流。主题发言分别由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超、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健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教学与研究》主编李景治教授认为恩格斯不仅同马克思一起创建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而且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立的杰出贡献。北京大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张光明教授分析了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论述,以及走入放弃革命走向改良主义等问题。山东大学教育部当代社会主义研究基地主任、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王建民结合自身研究恩格斯思想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对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等问题的困惑和分析。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院长唐鸣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地方自治问题、市场经济问题等方面论述的认识和理解。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汪青松教授从整体性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国外社会科学前沿》常务副主编徐觉哉研究员认为正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同心同德、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窗相严、同力合作、同舟共济”,完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

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杂志常务副主编许宝友谈及了恩格斯晚年研究当中的启示,指出恩格斯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使命感,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刘靖北教授指出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种经常变革的社会形态的论述,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副主编蒋锐主要从阻碍美国工人运动发展的因素等角度,介绍了恩格斯晚年对美国工人运动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周尚文教授通过剖析恩格斯关于农民问题的论述,阐述了恩格斯晚年对农业问题的看法。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韦定广教授结合恩格斯的思考和文献,指出恩格斯晚年思想和中期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适用于概括他的思想过程。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社会科学》主编胡键通过对照研读马克思主义文献的新旧版本,阐述了他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政治经济学思想的观点。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学报主编刘昀献表示纪念恩格斯,关键是要学习恩格斯的思想价值和品格,恩格斯晚年思想确实因为时代条件发生了变化。上海社科院轩传树研究员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研究路径中存在的瑕疵。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郝宇青教授以问题为导向,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发展及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