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皖鄂粤冀基层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与出版”中期第二次学术沙龙在文史楼5401室举行,本次沙龙由我校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韩钢教授主持。沙龙邀请了中共中央党校王海光教授,我校张济顺教授、萧延中教授、刘建平副教授、阮清华副教授等专家参加。
韩钢教授首先介绍了项目开题后九个月来的工作进展情况。按照项目计划,今年5月份开始,课题组分成四路去安徽凤阳、湖北麻城、广东廉江、河北饶阳搜集、查阅和复制县级档案,目前已经搜集和复制四县的档案120万余张。这些档案主要是四县农村基层的历史资料,时限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0年代初改革开放,时间跨度约三十年,内容涵盖县和县以下的区、乡(镇)、村,涉及农村基层人口、土地资源、阶级划分、主要农作物、生产计划和管理、产品分配、农产品收购、教育、政治运动、政权机构、党群组织、家庭副业、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项目初期的工作,已经达成第一步计划目标。
课题组重点讨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国当代农村的历史跨时六十四年,四省都是农业大省,地域广阔,资料丰富。与会者认为,该课题仍应以乡村两级基层为重点,以四省四县的若干乡村为点,不求“面”的铺展,但求“点”的资料在时间跨度和所涉内容的完整,透过“点”的资料,相对完整地反映从1949年新政权建立到1980年代初期改革三十来年农村基层社会的变迁全程和全貌。该课题的难点在于如何完整搜集、整理基层档案资料。目前已经搜集到的县级档案分为两类,一类是县级资料,一类是乡村资料。与会者建议,一方面,应尽可能从县级各部门档案里选择直接反映乡村信息的资料,以补充和丰富乡村两级资料;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在经费许可范围内,再到四省四县档案部门补充搜集和复制档案。
与会者对以往研究方案进行了讨论和优化,提出了许多进一步完善该课题的合理化建议,尤其是在资料的进一步扩充上提出了不少意见,形成了后续工作的可行方案。
与会组认为,下一步的具体工作,一是将所搜乡村档案按时间系统整理出目录,二是将县级档案涉及乡村的资料编出目录,三是再次安排去四省四县补充查阅和复制档案。至于将所有档案资料整理和转化为电子版,应在这一轮工作之后再考虑和安排。根据计划和初期工作进展,课题组成员就下一步工作再次做了分工。韩钢教授指出,本课题工作量极大,涉及范围很广,课题组成员之间应通力合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工作,保证复制资料和整理目录的质量,争取高质量地完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