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史民间档案资料的发掘与整理研究——以1950年代土地改革史为中心”课题沙龙在冷战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沙龙我校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韩钢教授主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鲁利玲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满永副教授,我校萧延中教授、阮清华副教授、唐小兵副教授等学者受邀参加了会议。
韩钢教授首先介绍了课题的进展情况和问题。本课题进行一年多时间,在课题组成员集体努力下,已搜集了安徽、广东、广西、湖北、四川、陕西等建国初期新区土改的大量民间资料,部分资料已完成录入和校对,工作量已完成50%。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资料品种尚欠多样,资料的地域覆盖面也有待进一步拓宽。
与会者认为,民间资料是在政府档案部门之外、藏于个人或散落社会的原始文本,其特点是分散、琐细但完整度和连续性不足。民间资料尽管存在“天然”不足,对于政府档案却是相当重要的补充,可以弥补政府档案收藏的缺失,丰富历史特别是历史细节的记忆。所以,该课题的重点应当继续放在“抢救”和发掘民间史料方面。但是,档案资料的价值主要在于“利用”。从“利用”的价值来说,以民间资料为主,同时辅之以档案馆的资料,也是需要的。该课题搜集的民间资料以建国初期新区土改为中心,因此,可以考虑适当补充政府档案中有关土改历史的资料。
关于土改的民间史料品种,与会者认为应当尽可能多样一些。除搜集到的土改简报一类的资料外,可以再进一步搜集有关土改的笔记、日记、会议记录、账册等资料。事实上,散落社会的土改资料非常丰富,在经费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从旧货市场寻找和搜集仍是主要渠道。
与会者讨论了下一步工作的具体方案。一是课题组成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信息,并将所了解的信息发送给负责人,由课题组统一购买。由于经费紧张,购买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节约成本的问题。二是调整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将搜集和整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安排好录入、校对工作,保证资料清样的高质量。四是明年6月主办“民间土改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学术界相关专家交流搜集、整理民间土改资料的观点和意见,编辑论文集。
课题负责人韩钢教授强调,该课题将于明年9月结项,时间很紧,工作量还很大,希望课题组成员落实责任,抓紧工作,相互配合,以求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