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科项目“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实践意义研究”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4-01-20浏览次数:12

1210日,上海市社科项目“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实践意义研究”沙龙在闵行校区法商北楼225室举行。沙龙由项目负责人社会科学部蒋锦洪教授主持。

蒋锦洪教授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他认为,我们要结合当前民生状况的新形式、新问题,结合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深入、系统挖掘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找到坚持经济社会建设与保障民生、实现民生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位一体”的机理和路径。他指出研究要立足文本、结合问题,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提出保障民生和实现民生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围绕主题,与会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问题加以分析和研讨。王慧认为,对“民生”一词要从内涵和外延加以把握,民生的基本内涵是满足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实践活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政府与党的价值理念、政治操作与制度设计,所以,执政党尤其要重视社会民生建设。闫莉指出,认识马克思民生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是一个从萌芽、发端、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其中实现了由理想主义向现实和科学的转变。陈宇洁认为,“文化民生”是民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人本性、批判性和渗透性等特征,我们要对当前文化民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巩军伟认为,当前我国企业劳动关系已由个体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变,现在私有企业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如何加以调适,也是民生要关注的问题。黄世超、毛羽洁分别从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文化方面对我国农村的民生问题做出了呼应。杜德省用了大量调查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当下城乡居民的社会心态和精神状况,提出研究民生要特别关注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心理。王博慧以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为鉴,提出我国民生建设要有发展经济、扩大福利、促进公正、以人为本等理念和措施。

最后,蒋锦洪教授作了总结,对各位的发言及所提出的意见给予积极肯定,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