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至7月2日,由莱比锡大学中东欧历史与文化人文研究中心主办,我校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匈牙利科学院人文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东欧—东南欧研究学院共同协办的主题为“撇开克里姆林?——冷战时期的东欧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莱比锡成功举办。此次会议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欧各国冷战时期档案收集与整理”开展过程中的计划之一。
在会议开幕式后,我校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教授应邀作了主题为“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结构性问题”的主旨发言。沈志华教授指出,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国家关系相较于西方阵营内较为成熟的现代主权国家关系有着很大不同,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各国是由共产党所领导的国家,因此出现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并存的现象。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共运的理论实践以及共产国际的现实历史发展,各共产党之间的党际关系一直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缺乏平等意识,也无从建立起通过谈判实现妥协的有效机制。二战结束以后,当一些共产党开始掌握了自己国家的政权之后,便出现了一个从党际关系向国家关系转换的过渡时期。然而,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在国家、民族、主权、平等、利益等基本理念上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这就使得社会主义国家同盟关系存在着某种固有的结构性弊病,从而导致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时激化升级,甚至爆发武装冲突。
沈志华教授的主旨发言对与会学者进一步开展冷战时期中国与东欧国家关系的研究有着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之后中外学者在各个单元内宣读了自己提交会议的论文,内容涉及了从1950年代直至1980年代中国与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各方面的关系,大家围绕着各自的研究主题进行发言,评论人对每一篇论文都进行了细致的评论,同时每位学者会负责一篇论文提供书面意见,对于每篇论文都进行了极为细致的讨论。
沈志华教授的主旨发言之后,中外学者围绕由沈志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欧各国冷战时期档案收集与整理》(12&ZD188)进行了有关各国档案收集与整理方面的交流讨论。中外学者共同合作参与一直以来就是此项课题的一大特色。目前项目的各个子课题已经初步完成了所收集档案的整理编目工作,沈志华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该课题的总体进展情况,随后各个子课题负责人向与会者介绍了各自负责国家的档案收集情况。
来自德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的外国学者就项目目前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补充建议,以充分保证课题在档案收集方面的完备性。在总体讨论之后,中外学者就各个子课题进行单独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对于外国学者所提出一些建议,各子课题负责人决定继续补充完善。同时大家还就如何撰写各国档案专题导言进行了讨论,准备以中外学者共同合作撰写的方式进行,并确定了基本结构和框架。之后各子课题负责人会开始着手各自国家的导论撰写工作
7月2日下午,此次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与会学者们都表示此次会议内容充实、收获颇丰;并且一致认为中外学者应该继续在冷战时期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研究上进一步加强相互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