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9日下午,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邓红教授以“日本的董仲舒研究”为题在我校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主持人为历史系牟发松教授,点评人为上海社科院哲学所余治平教授。
邓红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特别是在董仲舒、王充等汉代思想家的研究方面,成果卓著。讲座伊始,邓红教授简要介绍了自己在海内外读书、治学的经历,以及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领域的探索过程。进入报告主题后,他首先扼要介绍了董仲舒的哲学思想、历史地位,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来龙去脉。关于日本学界的董仲舒研究,邓教授谈到研究的人极少,也少有专著,他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撰成的《董仲舒の思想研究》一书,是唯一一本用日语写成的董仲舒研究专著。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传世的董仲舒著作《春秋繁露》,被认为在文献上存在问题,日本学者怀疑此书的真实性。这种怀疑又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怀疑《春秋繁露》的文献性;怀疑《汉书》董仲舒本传中所载董氏“天人三策”是否真实存在。
对于《春秋繁露》文献性的怀疑,邓教授举出了日本学界三位代表人物:庆松光雄、田中麻纱、近藤则之,同时邓教授对他们的观点一一作出了反驳。庆松光雄认为《春秋繁露》五行诸篇为伪篇,邓教授指出庆松说的主要前提是《汉书》本传和《五行志》没有提及五行说,然而这一前提并不可靠。其次,以《汉书》本传及《五行志》不讲五行说,于是断定《春秋繁露》中的五行诸篇是伪作这一推论方法,同样存在问题。田中麻纱则认为五行诸篇的九篇文章中可分为两组,其中有四篇属于董仲舒,另外五篇则不是。对此观点,新儒家徐复观已作出反驳,邓教授又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出驳议。近藤则之之说大体上同于田中,邓教授指出近藤以“三代改制质文篇”为绝对的衡量标准去检验《春秋繁露》,存在着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邓教授总结道,怀疑《春秋繁露》有伪篇是可以的,因为怀疑主义往往是学术进步的动力与源泉,但是怀疑必须要有严格的论证和可靠的材料作基础,不能结论先行。
由于《汉书·董仲舒传》所载其“天人三策”中的个别语句存在问题,进而怀疑整个《天人三策》的存在,断定这是班固捏造,最后发展到否定董仲舒建言、武帝施行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这同样在逻辑上存在缺环。对董仲舒的否定,中国国内以南京市委党校的孙景坛为代表。日本学界则起步较早,1941年平井正士从《天人三策》第二策中的“夜郎康居”一语的时间问题着眼,开始怀疑整个第二策,并暗示此策是班固捏造的。1967年福井重雅将平井氏的第二策怀疑论发展为第二策全盘否定论,在此基础上否定汉武帝乃至整个西汉时期的“儒教国教化”。邓教授指出董仲舒否定论的学者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带着先入为主之见,以《董仲舒传》存在的个别史料性错误为据,否定董仲舒整个《天人三策》乃至儒教国教化的存在。邓教授认为,否定派所持证据,有的属于《董仲舒传》中的史料性错误,有的则属于否定派的主观推断。最后,邓红教授又就哲学家个人生平的史实和他的哲学思想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报告结束后,余治平教授对邓红教授的演讲进行了总结和点评,余教授指出建国以来我国学者的董仲舒研究,走的是哲学、义理的路子,从经学、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并不多,邓红教授的研究则是后一种模式的代表。邓红教授对复杂文本的深入辨析和精深考证,余教授认为非常值得学习,他个人就从中受益匪浅。他还认为邓教授对于日本学界相关著述的介绍也有利于国内学者了解更多的学术研究动态。最后,历史系李磊副教授,博士生汪海、李金阳等,向邓红教授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问题,邓教授也都一一作了解答,互动热烈而富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