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水法谈“浪漫主义的深度”

发布时间:2015-02-10浏览次数:45

  

1212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在闵行校区人文学院楼5303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浪漫主义的深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为思勉人文讲座第230讲,由哲学系主任郁振华教授主持,哲学系张小勇博士、牛文君博士也参加了讨论。

韩教授从日常语境下的浪漫定义出发,以哲学的视角切入浪漫主义思潮,分析浪漫之根源。讲座分为四个部分:一、何谓浪漫?何谓浪漫主义?二、人性的多元;三、自觉的与不自觉的浪漫主义;四、浪漫主义的哲学根源。

在讲座中,韩教授批判地考察了海涅、黑格尔、施密特、伯林等思想家对浪漫主义的见解,揭示出浪漫主义的不可界定性、独特性、反因果性、创造性等特征。他立基于多个思想维度,剖析了浪漫主义视野之下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差异,强调了理性能力的多元结构与能动特征,阐明了康德何以成为浪漫主义的源头。韩教授指出:诚然,浪漫行为中的独特性与偶然性会激发我们对浪漫之物的陌生感,从而产生浪漫。但是归根结底,浪漫的最重要特征在于对浪漫的自觉。只有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浪漫,才是真正的浪漫。相反,“不自觉的浪漫”等于“无浪漫”。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启蒙运动之后,浪漫主义思潮才得以发生。临近演讲尾声,韩教授为大家刻画了浪漫主义视野下,创造、想象和理性之间的张力。

在讲座提问阶段,有学生针对“浪漫主义的界定”、“启蒙与浪漫之间的内在关联”等问题提出了自己在看法,韩教授做出了详细的回应。讲座最后,郁振华教授认为,韩教授的讲演破除了习见的、浮面的关于浪漫主义的刻板印象,讲出了浪漫主义的深度。郁老师介绍了挪威现代哲学之父阿恩•奈斯(Arne Naess)“向深度追问”的治学风格,强调哲学求索中不断挖掘义理深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