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5-04-24浏览次数:5

  

418日至19日,由我校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中国诸子学会(筹)主办的第二届“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韩国等国家的120多位诸子学专家学者齐聚申城,就子学与当代思潮、子学与传统学术和“新子学”的发展等议题,尤其是诸子学包涵的治国理念资源,展开深入研讨。研讨会开幕式由校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谭帆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我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曹文泽教授致欢迎辞,他回顾了我校人文社科发展的深厚传统,肯定了《子藏》编纂工程的学术和社会价值,并认为“新子学”理念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时代性的文化建设课题,也是中华文化复兴工程在理论建构方面的尝试与突破,具有很高的理论前瞻性和实践探索性。

北京大学人文讲习教授陈鼓应发言时指出,子学构成了轴心时代精神突破的核心内容,先秦诸子对人世的深切关怀和对理想世界的建设,是中国哲学区别于其它文明的独特之处,构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性格。他认为尽管经历了秦代焚书坑儒的摧残和汉代独尊儒术的压制,但子学总能寻找到生长空间,反复焕发生机,不断自我重生,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从源头上就孕育了自我更新的基因。作为研究中国先秦诸子治学的前辈,他指出方勇教授的“新子学”面对现代中国的复杂情况,在世界哲学的大背景下,紧紧抓住中国哲学的本质,开拓出新境界,具有学术创新和思想变革的特别意义。

我校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任方勇教授发言时表示,诸子学研究长期处于经学附庸的学术边缘地位,缺乏独立、完整的学术研究格局,研究者需要突破学科限制、拓展研究领域、强化研究深度,而诸子学与政治学研究相结合,深入开掘中国早期的国家治理思想资源,这是一个极有潜力的突破,有利于推动诸子学向纵深领域发展。方勇指出,诸子学界的研究者从学科来源来说日益趋向多元化,除传统文史哲学科外,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学者的加入,使研究队伍的结构更加合理,而研究队伍的年轻化,更是为新子学研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除了学术层面的意义,方勇特别指出这种新型学术领域的现实意义,“新子学”要回应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诸子精神的当代意义的讲话要求,研究者要紧抓时代脉搏,凸显学者声音,同时也要满足大众需求,积极介入教育界和传媒,面向子学爱好者和一般公众讲清楚经典的基本内涵和微言大义,准确传播历代先贤的智慧,使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原《中州学刊》社长汤漳平教授提出,政府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致力于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既给子学复兴提供了良好条件,又给学者提出了众多课题。他指出,“新子学”既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历史土壤,又坦然与世界各文明交流对话,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是学术理论创新的典范。不过,他也提醒道,当前“新子学”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如何准确地对传世作品作出评价和新的阐释,避免褒贬任性、抑扬过实的误区。

安徽大学中文系孙以昭教授认为,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期所孕育的中华文化经典,具有突出的原创性,又包罗万象,涵盖极广,给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资源,也为当代社会建构提供了价值取向和现实意义。孙以昭指出,中国文化传统最主要特征是中正平和,蕴藏于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道为多,一味尊儒或单纯崇道,都有失偏颇。他认为方勇教授提出的“新子学”,高瞻远瞩,有统领诸家学派,各门学术的气势,将子学流派的专门研究和整体子学的综合研究,单一学科的微观探寻和跨学科、多学科的宏观把握结合起来,分合有序,小大并进,蔚为大观。

韩国圆光大学校教育大学院姜声调助教授指出,韩国的诸子学研究走进了一条墨守方法论之路,表现为偏离文本、华而不实,亟待自我检讨和反省。他说,当前韩国学者已开始研究“新子学”,新的学术体系已经起步,正潜移默化地推动韩国学术研究的转型,并在“新子学”的推广方法和实际操作上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共收到会议论文80余篇,涉及诸子学的基本原理与现代价值、子学精神的现实功用、诸子学术的专题研究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