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5-01-16浏览次数:30

  

1214日,在中北校区理科大楼A204,叶澜教授召开了“生命•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第三次研讨会,我校李政涛、吴亚萍、卜玉华、李家成、刘良华、张永、庞庆举,复旦大学徐冬青,浙江大学孙元涛,杭州师范大学袁德润,淮阴师范学院伍红林,上海师范大学夏正江,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周志平等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

当天上午,伍红林、张永首先介绍了自己即将出版的论著,大家围绕其选题价值、框架思路、核心概念的贯通、学史与理论和实践转化等进行了多维度研讨。

下午,叶澜教授就新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的写作思考与核心问题、在两大基本问题(即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两大基本问题:元研究层面的“教育学是什么”和基本理论层面的“教育是什么”)上的努力与突破进行了主题交流。叶澜教授提出:学术研究需要积累,每次写书都是积累和再丰富的过程,只有长期积累、反复编织,才能形成新的经纬度,实现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新认识。认识过程中反复出现、不能丢弃、无法绕过的问题,恰恰是核心问题,是学术研究必须直面的基本问题。在反复推翻中,纲目条理越来越走向丰富的简单,走向有条理的复杂转化。回答问题的过程是突破自我的过程,深度“剥茧”长出的思想是最珍贵的,惟此,写书的过程才能成为学术自我的成长过程。世界本身是碎片与系统的并存,碎片的重组过程不只是理性过程,它首先是价值选择过程,是基于价值清晰的重组。《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的写作,努力成为“有学问的思想表达”,使思想成为有学问根基的思想。

为此,《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一书回到两大基本问题,回归研究者的学术自我之不断超越,回归教育学建设的命脉,包括学科史、学术资源、教育实践和文化传统等,努力实现一系列突破。上编回归西方三千年“学科观”进行清思,明晰了教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清晰了国际范围内对教育学学科认识上的混乱现象。进而以明确的教育学内立场为价值取向,从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教育学作了元研究层面的重建,明确了教育学作为“复杂综合学科”的独立品性。“下编”回归五千年中华文化传统、教育传统,并与当代前沿、新潮对话,对“教育是什么”内含的基因式概念“生命”与“实践”作了多层多维深度解读,并给出了中国式回答:“教育是点化生命的人间大事”、“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

叶澜教授主题交流后,大家围绕《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一书在三套30本书中的独特价值、根脉回归与突破方式、中国特质与国际交流价值、学科研究范式的确立、学问与思想的厚积薄发等进行了广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