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农村新型社区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开题沙龙在闵行校区法商北楼529举行。沙龙由项目负责人社会发展学院张文明老师主持,课题组成员、历史学系刘昶教授,上海市农委王伟老师等农村研究方面的专家参与了此次沙龙。
首先张文明老师介绍了项目的概况,就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基本观点、研究方法、预期结果等相关情况进行了阐述。该研究试图回答三个基本问题:第一,农村新型社区化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内生性特质是否存在,其存在形态如何;第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变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第三,农村新型社区化建设和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经验如何,哪些是符合内生性规律并可持续的。
张老师指出,该项目计划选取东中西部六省(市)的十二个村作为调查点,每个区域按照南北分布的格局和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各选择2个样本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和个案调查。在此基础上论证新型社区化建设是一种内生的过程,并试图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提出适合我国农村新型社区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自力更生型的内生理论”。
参会专家对项目的研究工作给予了肯定,指出课题所提出的核心概念“农村自力更生发展”在目前农村发展模式中具有前瞻性,并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首先,项目组成员以及评议专家对课题研究中用到的分析维度、调查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刘昶教授提出,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全球化过程中资本的逐利行为带来的外生型发展模式是如何影响内生发展的,指出这种后工业时代的发展模式,不利于当地环境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需要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而内生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刘昶教授建议可以对全国范围的内生发展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为研究奠定基础。吴俊秀老师对目前中国现有的典型农村发展模型进行介绍,提出可以借鉴的调查方法。项目组成员和评议专家还就陆学艺《内生的村庄》、黄宗智《中国的隐形农业革命》等已有研究进行探讨,以在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该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指导。
课题组认真听取专家与老师们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丰富研究内容,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推进研究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