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郑炜明谈“《蕙风词话》的文献整理”

发布时间:2015-01-07浏览次数:15

  

125日上午,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高级研究员、学术部主任郑炜明先生,做客校百场学术讲座,在图书馆闵行校区主楼5楼会议室,为大家带来关于《惠风词话》文献整理的精彩讲座,讲座由校图书馆馆长胡晓明教授主持。

郑炜明先生首先对周頤先生的生平,学术志趣等做了简略介绍,先生号惠风,毕生以词学创作和研究为专业,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词学大家之一。《蕙风词话》即是其最为人熟知的词学著作,朱祖谋先生曾赞誉其“自有词话以来,无此有功词学之作”。自其问世之后,曾几经后人增订或整理出版,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版本。但是郑先生认为其中一些版本,并非真正有利于我们对《蕙风词话》和况氏词学体系的全面掌握和理解。

继而,郑先生列举了《惠风词话》整理的多个版本:刘咸炘所辑未刊稿、唐圭璋辑本《蕙风词话续编》、王幼安校订本《蕙风词话》、屈兴国《蕙风词话辑注》、孙克强《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李康化整理、方智范审阅的《四库家藏》本《蕙风词话》、孙克强导读的《蕙风词话》。对于这些版本的优劣,遗漏等做了公正允当的评价。

郑先生重点指出了点校、整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文献辑佚概念的混淆、模糊、混乱况周颐《蕙风词话》的论词体系、《蕙风词话》与况周颐《蕙风词话》集外词话混为一谈等问题。文献整理过程中的操作失误:1、辑本的辑录工作有着太大的随意性,以致失收、重录的情况频仍;2、辑录所得的词话没有注明出处;3、未能善择底本;4、讹称底本或参校本;5、没有充分对勘参校之本;6、完全不交代所据之本;7、改动底本而不出校记等问题,并举例说明之。

最后郑先生一再申明,指出前辈在校勘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不是要贬抑任何一种《蕙风词话》整理本的参考价值,也不是要抹煞有关整理者的辛劳付出。事实上,任何一部书都总会有它自身的参考价值,我们不应以它在文献整理方面有一些错误,就将它的其他价值都一笔抹去。只是读者在使用时,需要提高警惕,知所趋避。我们古籍整理工作者,在整理过程中是开阔思维;二是端正态度,突破既有的文献学思维模式。

报告中,同学们就《惠风词话》的相关学术问题与郑先生做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