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上海市住房“双体系”研究--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开题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3-11-21浏览次数:79

2013117号下午,2013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上海市住房‘双体系’研究—基于效率与公平的视角”开题报告会(即课题“二次论证”会)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204学术沙龙举行。

会议由课题负责人张永岳教授主持,张教授首先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内容与观点、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完成该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张教授谈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住房制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了变化。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公平与效率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因此,2010年以后,逐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的“双体系”。上海市已经初步构建起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动迁安置房“四位一体”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但住房市场距离“双体系”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当前,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产品供求结构有所变化、房屋价格持续波动,这种情况既有损效率亦无助于公平。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下,如何进一步满足人民多样性住房需求的同时,更好地将住房保障纳入进来,形成完善的“双体系”显得颇具意义。课题组将在分析市场结构与供给行为特征,以及当前市场的需求行为的同时,将上海市住房市场的运行机制极其发展路径引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点,并引入机制设计理论,探讨如何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并从效率与公平兼顾的角度构建适宜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住房“双体系”模式。

张教授介绍完之后,与会人员就课题结构、子课题内容以及课题研究侧重方向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孟星副教授认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在保障房建设和分配过程中提升效率,化解当前一方面保障房覆盖面窄,一方面空置率高的矛盾。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在商品房市场完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平,从而使得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多样性的住房需求能够得到进一步满足。

崔裴副教授指出,在如何完善上海住房“双体系”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经验的总结。如美国和德国得益于其完善的住房制度建设,在单一市场中同时解决了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如何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双体系”不仅是两个体系如何进一步提高协同效率的问题,还是一个机制建设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应特别加强对先进经验的总结和学习,避免走弯路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上海楼市》主编汤勇康认为,在住房“双体系”建设过程中应特别明确“效率”和“公平”的含义,即从何种角度来解释商品房市场上的公平,以及保障房的效率。同时,既然是“双体系”,就必然涉及双体系内部的可转换机制问题,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双体系”的运行效率。

上海法制办副主任顾长浩认为,上海已经在全国住房改革过程中走在前列,为了完善住房“双体系”的模式,必须对当前存在的“双体系”的“中间态”如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等概念进行研究,以此进一步对上海住房“双体系”的结构进行深度挖掘。只有建立在的“双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的有关机制和法律法规,才是科学的合理的。

与会的其他专家和学者也就如何突出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对课题的设计进行了探讨。课题组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充分吸收诸位专家意见,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