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科规划一般课题“社会公正诉求下上海制造企业竞争力的结构解析与转型路径研究”已近尾声,但是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2013年10月30日下午,课题组负责人侯仕军在闵行校区法商楼南楼135室就本课题的研究的拓展进行了汇报,商学院朱佑君书记、企业管理系和会计系领导和教师参加了讨论。
在汇报会上,侯仕军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启动“满月”之际围绕上海自贸试验区启动背景、设立初衷、上海市政府重大关切及最新动向等四个方面做主题发言。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既有国际贸易投资协定将陆续到期从而体系即将重构的全球背景,又有亟需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体系的国内背景,还有中美之间BITs谈判围绕十四项关键议题激烈交锋的大国背景。在面临TPP、TTIP为典型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风起云涌的情况下,中国面临在新一轮国际贸易投资协定体系重构中可能再次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希望借助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和运行为中美BITs谈判积累经验和提供助力。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初衷主要在于,尝试通过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形成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营造一个贸易投资便利化导向的、国际化、规范化的营商环境,打造新形势下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包括政府体制新优势、企业在体面竞争压力下的新优势)。上海制造企业可以将自贸试验区作为培育自身责任竞争立的沃土和摇篮。在重大关切方面,上海市政府更为关心:外汇自由流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金融风险控制;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审批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的经验借鉴;以及自贸区具体运营模式的选择。最新动向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体制优势的塑造上既需要超越企业既有的较高期望,又要超越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邻近地区)后续自贸试验区的体制优势,可谓挑战巨大。“自由贸易区”的“自由”是一种“相对自由”(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规制),这意味着虽然准入环节更为宽松,但新的全程性(尤其是过程性)监管将更严格地强调企业规范运作、体面竞争,并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出更高要求。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及发展,大学生在市场类、政府类和社会中介类职业方面面临国际化的机会,但也将在专业能力之外的职业道德素养方面面临更多挑战。
侯仕军老师的主题发言带动了大家的积极回应,何佳讯老师做了精彩点评,各位老师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纷纷表示收获颇丰,随之拓宽的研究视野及新思路可以运用到未来的研究中,相关研究领域的老师更可以针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展开系列化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