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如何安身立命:儒耶佛对话当代人的心灵世界”思想论坛

发布时间:2014-10-27浏览次数:11

  

1014日晚,华东师范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携手澎湃新闻,在闵行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了一场以“如何安身立命:儒耶佛对话当代人的心灵世界”为主题的思想论坛。本场思想谈论由历史系许纪霖教授主持,哲学系陈赟教授,中文系副教授刘文瑾和上海大学历史系讲师成庆作为对话嘉宾,分别从儒、耶、佛的立场出发,各自展开对于当代人的心灵世界的诊断和思考。

本次思想论坛包括两大部分。在第一个部分中,各对话嘉宾主要围绕世俗化的时代困境,作各自的诊断和理解;在第二个部分中,则是从与会嘉宾的个人生命体验出发,畅谈各自的宗教皈依历程。

对于世俗化的时代议题,马克斯•韦伯的“袪魅”(disenchantment)是各对话者面对的话语背景,某种程度上的“复魅”则构成了他们在观点歧出背后的态度同一性。

陈赟教授第一个发言,在他看来,个人心灵危机的背后虽然有时代困境的因素,但把问题推给时代,却是一种个人的怠惰与无能。儒者对于个人的心灵世界,乃是“求诸己,而不求诸人”的,踏实做事,尽人事而知天命,自然可以从从容容,而不至于为外在环境而挤压个人身心。

但儒家的从容却抵不了耶教的冷峻,刘文瑾老师就一再地提醒我们必须正视当代苦难和市场化的命运。正如她所言,要正视的“不是身体,而是命运”。“命运”,这个从古希腊到中古基督教以来的概念,提醒着我们将目光上移,去寻求超越性的上帝之光。

不过,无论是儒者的立场,还是基督徒的虔诚,在成庆老师看来,都是一种在“神圣与世俗”、“我与他”、“主体与客体”之间徘徊的解决方案,不脱佛家所谓“执着心”的羁绊。二元对立的方式,总不如佛家的来得直接和痛快。如成老师所指出的,只有祛除这种“执着心”,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一轮的陈述后,三位对话嘉宾已然鲜明地阐明了各自对于时代的诊断。就他们的方案而言,当下的个人心灵危机虽然可怕,但并非无解决路径可循。不过,方案的歧出却也令人眩迷,正如一位在场提问者所指出的,看上去它们之间并没有差别,都在寻求撬开世俗化铁笼的方法,只不过撬开的方式不同罢了。那么,问题在于,作为个人,我们该当如何抉择呢?到底是选择儒、耶,还是佛呢?毫无疑问,这与个人的生命体验极其相关。作为讨论的继续,论坛的第二部分,很自然地将议题滑到了三位不同信仰者的人生体验。

三位对话者,都有着并不坦直的人生经历,而生命中的困惑和苦难,则构成了他们各自皈依的理据。成庆老师对于周边人“死亡”的感受和自我姻缘的理解、刘文瑾老师从学习经济、新闻、文学和哲学专业的孜孜追求以及对于苦难的理解、陈赟老师的那份在苦难和不公面前的感悟,都是了他们寻求心灵平静和安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