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保险:数学和经济学”全球年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4-07-15浏览次数:25

  

710-12日,由我校金融与统计学院、上海市金融业联合会、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精算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18 “保险:数学和经济学”(The 1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全球年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保险精算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郝相君、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张远瀚,德国通用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蔡端绵,我校党委书记童世骏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大会开幕式由本次全球年会组委会主席、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精算专业委员会主任、金融与统计学院院院长汪荣明主持。

童世骏在致辞中代表我校对前来参加第18IME全球年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简单介绍了我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童世骏说,华东师大金融学科、贸易学科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的起步与发展较早,是国内最早培养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保险精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专业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具有很好的历史传承与发展前景,在国内统计学和保险学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相信通过此次大会,通过凝聚来自世界各地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一定能更好地促进我校、上海乃至全国统计学、保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本次年会既是一场数理经济与保险精算的学术盛宴,同时也通过融合国际学术界顶级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与深度分析,把脉我国保险、银行、医疗、健康、老龄化和灾害风险管理等重要领域,进而为解决我国重大民生问题提供智力支撑。

本次大会设六个分会场,分会场报告围绕着保险风险模型、养老金计划、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社会保险、健康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再保险、权益连结保险产品、以及金融统计、金融经济学、运筹学与风险管理等理论和保险精算学的学科交叉融合问题展开讨论。

会议以分组讨论的方式,由相近议题的专家进行组内互动探讨,这既是思想火化的碰撞与融合,也是民生问题的切磋与商讨。会议主要形成了以下两方面学术成果:

一是风险测度理论的推进。当前社会已经被解析为“风险社会”。不论个人的生老病死,还是企业的增产抑或破产,国家的发展抑或衰退,其本质在于是否能够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认知、识别和评估。参会学者以各自所在国家的样本为例,分析了风险评估方法,并以风险测度模型和风险策略的效率为核心,建立不同的统计模型,并辅之于严密的实证检验,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风险、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国家的巨灾风险、民众的长寿风险等关系经济发展的重大风险领域进行多样化和全面的定量测算。这将为如何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更好地管控宏观和微观风险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二是风险管理模式的创新。在这个处处充满危机的社会,企业如何在危机中转“危险”为“机遇”是企业生存的核心命题。与会学者深入讨论了如何在变换的风险社会中对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快速变化的社会要求风险管理从静态的、固定的模式演进为动态的模式,例如突发的巨灾事故,要求社会有良好的应急机制,并且各个部门之间具有较强的协同能力;同时市场主体之间交互性的增强,要求风险管理的模式从单一风险管理转化为全面风险管理,例如在国际金融一体化日益提高的今天,企业除了要关注自身的成本与效益,也需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无论是国际利率、汇率、农产品价格还是他国的通胀。

除了“高大上”的学术理论建构,此次IME会议还力图在研讨中促成高端学术成果“接地气”,从而逐步形成数理经济学的高端学术成果与重要民生问题之间的微循环关系:一方面,使得学术成果能够转化为服务于风险社会的重要生产力;另一方面,也通过实践检验,反向促进风险管理理论建构的提升与修正。此次IME会议通过邀请国际顶尖专家做专题演讲,融合分组研讨的方式,重点研讨以下两大领域:

一是灾害风险管理领域。以美国爱荷华大学教授Qihe Tang为主讲嘉宾,和与会学者分享其在金融保险领域对极端风险的研究成果为开篇,拉开了对不同层次、类别灾害风险管理的序幕。不论是农业、工业还是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必须依托高效的灾害风险管理制度与机制的良好运作。此次会议关注的银行信用风险、极端天气风险和巨灾风险等均是困扰经济社会的重要灾害风险。在农业风险管理领域,我校金融与统计学院在2013年承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关于农业灾害风险评估与粮食安全对策研究。课题组与各位学者分享了课题研究进展,尤其是当前中国农业灾害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趋势和在空间维度上的交互性,正是由于中国农业风险表现出的变异性和传染性,要求我国农业风险管理技术也需与时俱进,促成农业保险、农业信贷、气象预警、水利建设等多领域和多部门的协同效应。

二是应对疾病谱变化、老龄化和长寿风险的挑战。当前人类健康状况出现悖论性发展趋势:一方面是疾病谱的变化,各种肿瘤和恶性病呈现急剧上升态势;另一方面是老龄化给养老、医疗和保险产业带来的严峻挑战。与会学者对此进行深度讨论:针对疾病谱的变化,如何从医学与保险相融合的视角,寻求最优的、适度的治疗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既要防止道德风险和不必要的过度治疗行为,又要保障人人拥有的就医权利;针对老龄化,如何从税收、补贴、监管等视角优化当前的企业年金制度,并对其运行风险进行管控,促进个人理财和养老规划的制度供给与激励机制,保障“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的和谐社会。

据悉,《保险:数学和经济学》(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是世界上顶尖的保险和精算学领域的学术期刊,该杂志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性的学术年会,以往的17届大会主要在欧美国家举办(2008年由清华大学主办,2012年由香港大学主办)。该会议是国际保险领域的三大国际性会议之一,是保险和精算学界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端平台,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2014年首次在上海举办,并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市保监会、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美精算师协会、德国通用再保险股份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大力支持,是在上海举办过的有关保险和精算研究方面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国际性会议之一。

精算学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尤其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依据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各种经济活动未来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估价和管理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精算方法和精算技术是现代保险、金融、投资科学管理的有效工具。精算学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在保险业及投资、财务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近十多年来,精算学在我国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精算人才的工作领域已经向证券、基金管理、房地产、社会保障等方面拓展。

精算师是运用精算方法和技术解决经济问题的专业人士,是评价经济活动未来财务风险的专家。精算师传统的工作领域为保险业,主要从事产品开发、保险费率计算、责任准备金及保单现金价值的计算、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审核、投资方向的把握、利源分析及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等重要工作,确保保险监管机关的监管决策、保险公司的经营决策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随着精算科学的发展和应用,精算师的工作领域逐步扩展到社会保险、投资、人口分析、经济预测等领域。据预测,中国未来十年精算人才缺口10000人,然而这可能只是保险公司所缺口的精算人才数目。未来十年,在中国获得经营牌照的保险公司数目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对本土精算人才的培养已经是迫在眉睫。

早在1994年我校开始精算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探索出了一套立足金融混业经营大背景,以风险管理技术为特色,在推动相关科学研究、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同时,面向市场分层培养的精算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北美精算协会SOAApplied Statistical Methods(应用统计方法)、Corporate Finance(公司财务)、Economics(经济学)三门VEE课程的认证,是上海最早取得全部VEE课程认证的学校。此外,精算教育始终坚持走国际化道路,保持和美国Iowa大学统计与精算学系、加拿大Waterloo大学统计与精算学系、加拿大Toronto大学统计系、香港大学统计与精算学系等海外高校的紧密联系,并和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推出了双学位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首届博士已获双学位毕业。学生在校期间,学院一方面立足金融混业经营市场大背景,着力加强学生根据金融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北美精算师、英国精算师、中国精算师等各类精算师考试,目前已有150多人取得各类精算师和准精算师证书,其中40余人取得了北美正精算师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