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佛教中国化的民间与民俗向度”开题沙龙在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204举行。沙龙由课题负责人学报副编审唐忠毛主持,复旦大学宗教系主任李天纲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张伟然教授、浙江大学宗教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安伦教授、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刘元春研究员、华东师大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教授、社发院民俗所范长风教授、学报编辑部胡岩博士,以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
唐忠毛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本课题的前期资料与成果积累情况。唐忠毛指出,长期以来,学界对“佛教中国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佛教义理、思想观念及制度层面的中国化转变,如集中探讨儒佛道思想的融合与相互影响、戒律的本土化转变,以及佛教丛林制度的宗法化等层面,但对佛教中国化最广泛之底层实践层面的民间、民俗向度及其与观念史之间的交互影响则缺乏系统的宗教学研究。佛教中国化的民间与民俗向度从根本上看源自不同文明的交流结果,它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与民间政治伦理秩序对外来宗教的自身理解与独特处理方式。它虽与精英佛教及经典教义学有一定的关联,但也与后者也存在巨大的反差,因此如果仅从精英思想层面来研究佛教中国化,就无法真正考察、理解佛教中国化的真实全貌及其生态结构。
与会专家一致表达了对佛教民间与民俗向度及其与观念史交互影响的重视与关注,对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从各自不同的研究背景出发,先后围绕民间、民俗佛教相关概念的辨析,民间佛教的仪式化、社会化,以及如何理解现代性与理性化视域中民间信仰的多重合法性,如何处理藏传、南传佛教民间、民俗化在本课题中的位置,如何处理理论综论与田野个案的关系,如何整合运用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如何由历史视域延伸到当代现实等中心话题展开了讨论,并分别发表了各自宝贵的建议与心得。此外,应课题负责人的请求,各位专家还分别提供部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佛教史料、历史典籍、方志、碑刻、笔记小说、民间造像、民间宝卷等重要文献目录,并推荐了各自熟悉的与本课题相关的中外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