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由我校政治学系齐卫平教授主持的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向), 联合上海市党史学会共同举办“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理论研讨会。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社联、武汉大学、济南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十余个单位的20多个专家学者,30多名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研讨会。校党委书记童世骏、上海市宣传部理论处季桂保、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桑玉成、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张云在会上致词,17位专家围绕研讨主题做了发言。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明明教授分析了当前国家治理中的三个结构性问题:官民关系、央地关系、党国关系,认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仍然有待于从现代政府原理的顶层设计的战略着眼,对有关公民的组织规则,行为结构、利益格局有一个制度性的再造,甚至是革命性的调整;要提高官员对民意偏好的敏感度,根本约束地方官员的地方主义行为,要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真正落实到对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监督和制约之上;正确解决现代国家治理中政党和国家的法律关系,将宪法的最高权威和法律的刚性约束能内化为党的行为的理性自觉。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提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应该从整党治理现代化、政府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三个层面来加以研究。而在其中作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显然具有特殊的地位,承负着双重的功能:既要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提升整党治理现代化水平,又要通过整党治理现代化带动和促进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孙力教授从治理主体的主体性成长问题、改善中心与多元的关系、治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始终紧靠中国核心价值观等观点进行了阐释。
综合全天研讨,专家们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是对执政党建设提出的新的任务和要求。国家治理与执政党建设紧密相联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执政党建设科学化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实现国家治理与执政两种能力的对接。与会专家学者从国家与政党关系的学理和现实、现代化国家治理结构及其特征、国家治理主体的自主性培育、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领导与执政之间的关系、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执政能力建设、国家治理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对接的内在机理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讨论。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框架下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对理论研究提出的新要求。齐卫平教授在会议总结发言中指出:国家治理与党的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两者应该如何衔接好、两者内在的关联怎样能够很清晰的展示出来、怎样从体制机制上实现这种关系,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