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由国际著名小提琴首席沙•卡特索利斯领衔的Hába弦乐四重奏受我校音乐系之邀为音乐系表演专业学生开展了大师班讲学,并于当日晚为本校与纽约大学的师生们奉献了一台“讲”与“奏”互融的室内乐演奏会。
沙•卡特索利斯曾分别就读于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与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她以独奏家及重奏首席的身份活跃在世界上许多重要音乐节中,如德国石荷洲音乐节、法国艾克斯-普罗旺斯古典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上海之春音乐节等,并与Tokyo四重奏组、Starling室内乐团等世界首屈一指的乐团多次合作。由她领衔的Hába弦乐四重奏,创建于1946年,是以捷克著名的作曲家、微分音创始人阿洛伊斯•哈巴的名字命名,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之多的历史。当下的Hába四重奏由四位年轻的演奏家组成,他们活力四射,技艺精湛,配合默契,在欧洲及国际舞台享有盛誉。
下午,沙•卡特索利斯首先为我系表演专业师生开展大师指导课,分别指导了音乐系陈秉懋、温德经、孙大鹏等教师的学生重奏、独奏曲目。大师以德国特有的严谨与认真的态度对古典与浪漫时期的德奥弦乐四重奏的演奏风格做了讲解,并对学生的作品从音乐节奏、句法、表情、演奏技巧上逐句细致把关,对节奏的重音与右手运弓的力度、小提琴的呼吸与运弓、速度与弓子保持的位置、钢琴伴奏时的音响强弱与弦乐的音响如何默契配合、及弦乐左手正确的揉弦表现等方面进行细致说明,并不时起身示范演奏。
晚上,沙•卡特索利斯与Hába弦乐四重奏为全校师生奉献的德奥经典曲目演奏会更添一抹亮色。演奏会首先以古典时期作曲家莫扎特的《第3 G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56 》(14”)(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tring Quartet No.3 in G major, KV 156)拉开序幕。该作品由莫扎特作于1772年,即《米兰四重奏》的第二首,由急板、柔版、和小步舞曲三个乐章构成。四位演奏家用他们精湛的技巧将三个乐章不同的情绪即欢快、抒情与轻巧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接下来是瑞士籍中国作曲家温德青的作品《第一弦乐四重奏》(Deqing Wen String Quartet N.1)(22”)。这首四重奏写于1995年,是作曲家于德国时期所写。“其中隐藏的民间旋律被变形了,听众未必能辨认出来,它们象征着作者的一些记忆的痕迹”。当晚,作曲家本人亲临现场,并亲自上台为听众讲解作品,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当代音乐。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很多现代技法,如左手击勾弦、各种滑音、泛音、柔弦,与弓杆敲击等技巧,以奇妙新颖的音色音响诠释作曲家心目中的中国民族韵味。尤其是第二乐章,四个提琴都犹如“怀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右手持拨片弹拨琴弦,左手敲击按弦,顿时整首音乐的情绪升华至高潮,颇具精彩,给观众的耳朵带来新的聆听感觉。
演奏会的最后一步作品是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的《A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41第1》(28”) (Robert Schumann:String Quartet in a minor,op. 41 No. 1)。这首四重奏写于1842年。四位演奏家秉持演奏中的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彰显作品中第一乐章快板,明快的性格、第二乐章急板,谐虐曲的风格、第三乐章柔版,舒缓歌唱式的旋律、以及第四乐章急板,强劲的音乐特点。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热情奔放与创造力。
演奏会在听众热烈的掌声中又加演了皮亚佐拉的“自由探戈”,这首节奏感极强的民间舞曲探戈,明快的切分音、动感的旋律与飘逸的演奏,让人印象深刻。
大师班与演奏会在听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Hába弦乐四重奏的演奏家们,投入的讲演、用心的精神,他们对声音质量的苛刻要求,让大家零距离地接触到了德国纯正古典音乐的声音魅力。他们把音乐艺术的魅力再一次带到我们的生活中,带我们重温着优雅的古典,穿越激情的浪漫之旅,并与当代东方相遇。聆听德奥经典,沙•卡特索利斯与Hába四重奏,让我们的耳朵彻彻底底地接受了一次“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