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所编修整理全新《董其昌全集》出版

发布时间:2014-05-20浏览次数:12

  

我校古籍研究所、松江区文广局合作整理编修,我校古籍所严文儒教授主编的《董其昌全集》近日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516日,《董其昌全集》发布会暨研讨会在董其昌的故乡——上海松江举行。我校副校长梅兵出席了新书发布会并致辞。松江区宣传部部长谢巍、副区长赵勇,上海出版协会主席赵昌平,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总编辑卢辅圣以及我校教授王家范、严佐之、刘永翔,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解超、社科处处长顾红亮、图书馆馆长胡晓明、古籍所所长顾宏义等出席活动。

据严文儒教授介绍,《董其昌全集》是董氏身后378年来首次对其著述做最完整的汇集和整理,是研究晚明史的重要史料,是深入研究董其昌生平、艺文、交游及晚明社会生活诸方面的重要基础文献,将对“董学”向纵深发展的起到重要推进作用。其中,董氏思想精华《容台集》是以崇祯三年本为底本、以闽本为对校本编修,全集还收录了难得一见的董氏三部关于八股文的作品,以体现他“一代文宗”之誉。

鉴于此,《董其昌全集》的编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规划项目和2012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此次出版的《董其昌全集》一函八册,编修历时五年,收录了董其昌撰著的诗文,董氏参与编修、补订的著作,以及董其昌身后由他人编辑的董氏著述、信札、题跋、轶文等。其中多数是此前未经整理校点的。

据严文儒介绍,《董其昌全集》编修之难,首先是搜辑之难。董其昌的文字作品历经禁毁散佚,存世者亦仅《容台集》、《学科考略》、《论文宗旨》、《举业蓓蕾》、《通鉴集要》、《神庙留中奏疏汇要》等。即使董其昌自己编订的《容台集》,清代数百年间没有刻印。《明史·艺文志》著录董其昌编修《南京翰林志》十二卷、《万历事实纂要》三百卷,今已难觅踪影。此外,董其昌还有大量的文章、题跋散佚世间。这些都增加了搜集工作的难度。

其次,辨伪之难。明末清初以来,托名董其昌之著述甚多。如《筠轩清閟录》三卷,题董其昌撰。此书先后被丛书《学海类编》及《丛书集成》收录,流传颇广。早在清编修《四库全书》时,四库馆臣即已指出:“今考其书,即张应文所撰《清秘藏》,但析二卷为三卷”,乃“书贾以其昌名重,故伪造继儒之序以炫世射利”。此书自然不应该收录于《董其昌全集》之中。

其三,整理校点之难。董其昌著述既有艺术鉴赏和书画理论,又有书画题跋、亲友信札,涉及大量书画人物、事迹、术语、典故、印章辨识等;亦有文史著作,横跨数个学科,给整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整理古籍,吃苦吃力是没话讲的,但就是这样的工作能够立项完成已经是难乎其难了,”王家范在发布会上说,“今后是否还有人愿意花五年时间来完成这样的古籍整理是值得我们忧虑的事情,我倡导应鼓励和激发更多的人继续做这项工作。”

明晚期社会经济的繁荣,推动文学、艺术、科技的发展,社会思潮异常活跃。特别是苏、松、杭、嘉、湖等江南地区,名家辈出,成为我国文化史、思想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董其昌则是那个时代艺术领域中最具号召力的人物,他不但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书画艺术家、理论家和鉴藏家,而且还是一位著述颇丰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思白、思翁,别署香光居士。明松江府华亭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编修,天启时累官南京礼部尚书。以阉党柄政,请告归。崇祯四年(1631)起故官,掌詹事府事。三年后致仕。八十二岁卒于家。谥文敏。

董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以善书“名闻外国”。书风率意中得秀色,章法疏宕秀逸,为有明一代大家。擅山水,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而自成清润明秀一格。论画标榜文人气,以佛教宗派喻画史各家为“南北宗”,推崇南宗为文人画之正脉,其影响波及至今。明万历间,王应麟即称董其昌“起家词林,素负时望”。清初,汪汝禄称董其昌“出入石渠、天禄,阅历名山大川”,故为“文章巨匠”。

然而长期以来,董其昌的文史著述,人们难以得见。这是因为董其昌持反清立场,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四库馆臣即将董其昌诗文集《容台集》列入“存目”,以后又加禁毁,导致后世研究者莫衷一是。 据姚觐元《清代禁毁书目补遗》云:“查《容台集》,明董其昌撰,近时所行另有重刻新本,此为明代旧刻,中有指斥狂悖语,应请销毁。”殃祸所及,董其昌的其他文史著述也遭遗弃而佚失。搜集整理董其昌的全部著述,汇编成《董其昌全集》以供学界,这不仅对中国书画史和董其昌个案研究至关重要,而且对晚明史乃至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其意义亦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