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育部重点基地国际化数据库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举行

发布时间:2014-04-03浏览次数:5

  

41日上午,我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化数据库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在理科大楼A207会议室举行,副校长朱自强、艺术硕士管理中心主任许红珍、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唐玉光、学科发展和建设办公室主任陈振楼,以及来自我校6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和冷战与当代世界研究所的基地负责人、项目建设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社科处处长顾红亮主持。

会议主要就基地国际化和数据库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工作交流和研讨。

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对“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标志性数据库项目“中国学校课程和教学调查(Investigation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n China, ICIC)”进行了汇报。报告中指出,该项目是基地未来几年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完善基地的研究体系,整合基地研究力量,为基地承担和解决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发展中的重大、核心的战略性问题奠定基础。同时,数据库建设也是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引领我国课程、教学和评价研究,服务国家和地方教育决策、管理和实践发展的数据基础和现实路径。

俄罗斯研究中心在报告中指出,自成立以来,以学科理念的志向,以服务国家的高度,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探索质量与成效兼具的国际化道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教育部和华东师大的相关政策与项目的支持之下,中心的国际化建设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和成绩。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的国际化建设以切实提升我校哲学传统的世界性维度为目标,推进我校哲学传统的国际化,同时在国际化进程中发扬光大我校的哲学传统。在以哲学为突破口的基础上,进而稳步推进历史、文学等人文科学的国际化。基地的数据库建设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阶段我国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研究”为依托,完成了《当代中国人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报告,并先后作出4份《成果要报》,获得了国家与市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自成立伊始一贯坚持的科研重点就在于中国文字数字化整理研究上,这是文字中心的科研特色。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积累,中国文字数字化科研工作经历了从培育期到发展期的转换,并逐步凝聚为文字中心标志性的成果——“中国文字数据库”,该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涵盖中国文字类型最齐全的科研平台。此外,在完善的中国文字数据库平台基础上,文字中心不断扩大国际合作范围,提升国际交流层次,深化国际合作关系。基地已经与韩国、德国等国家高校联合建立了实体研究机构,并由此平台衍生了“世界汉字学会”。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为了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实践变革与理论创新走向世界,加大了国际交流与对话,开展了一系列的国际交流活动,这一系列丰富多元的国际交流活动将基地的国际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在报告中提出,近年来,基地积极加强国际化项目建设,在国际合作项目、发表重要国际论文、基地成员国际化、举办国际会议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表示在“请进来”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后,将加快“走出去”的进程。基地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则以“中国城市数据库”为标志性成果,为城市人口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丰富内容基础。

冷战与当代世界研究所的国际化建设体现于华东师大—威尔逊中心冷战研究美国工作室的运作与国家重大项目“东欧各国冷战时期档案收集与整理”、“冷战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系列项目的开展上,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数据库方面,研究所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合作建设“冷战时期多国档案文献资料馆”。争取在3-5年内,将已经收集到的中外文档案制作成数据库,可以供查阅者按有关规定分级使用。

在汇报结束后,各基地负责人、项目建设负责人与我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就项目建设的有关经验与设想进行了深入交流。

朱自强副校长在会议上强调,教育部基地作为某一学科领域的领头羊,眼光一定要高,要瞄准学科前沿,要体现国际水平,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谋划学科建设的方向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