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香港教育学院院长陈国球教授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朱自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讲座。讲座由我校中国语言文学系杨扬教授主持。
陈国球教授于香港大学毕业,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曾任教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浸会大学和香港教育学院。现为香港教育学院中国文学讲座教授兼人文学院院长,研究领域为文学史理论、中国文学批评、中国诗歌与诗学。著有《抒情中国论》、《情迷家国》、《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文学如何成为知识》等,目前主持《香港新文学大系》主编工作。
文学批评作为一个观念和学术方法,是对文学史的关怀。通常情况下,朱自清总是被冠以学者和散文家之名,但作为文学批评研究者的朱自清,却是大家比较陌生的。陈国球教授从朱自清在清华大学开设的课程、文学教育以及文学分析等诸多方面细致地梳理了朱自清的文学批评研究脉络。同时,将朱自清1932年8月回国后,到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之间所发表的重要古典文学研究,分成三类:一是属于传统“国学”研究的文史考证,如:《与黄晦闻先生论清商曲书》、《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李贺年谱》、《李贺年谱补记》;二是尝试用新掌握的批评方法解读作品,如:《诗多义举例》、《再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王安石〈明妃曲〉》;第三类是以现代观念照见中文学批评传统,如《中国文评流别述略》、《论“逼真”与“如画”》、《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诗言志说》、《赋比兴说》、《修辞学的比兴观──评黎锦熙〈修辞学比兴篇〉、《〈文选序〉“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说》。总之,朱自清一方面引进现代的(西方的)批评方法,以分析中国传统和现代的文学;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他又发觉有必要以现代的眼光,理解古人的批评观念,认识中国的文学批评传统。
他的演讲激发了在场学生的思考。陈国球教授认为,文学史有不同的书写方式,一方面,诗性的文学史,透过“感情的移入”,与文学更接近;另一方面,文学与抒情分不开,所谓“诗言志”的“志”指的就是内在的部分,而“诗”是外在的部分,抒情是将内在外化的最重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