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谢锡金教授来我校中文系进行学术交流,在中文系报告厅举行了一场题为“从学与教层面促进不同潜能学生的学习”的学术演讲。
谢教授从课程与评估的发展背景谈起,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与经济的重大变化决定了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继续教学活动,而应当促进不同潜能的学生的学习,照顾到学童个别差异的需要。
他通过大仔(0-9月份出生的孩童)与细仔(10-12月份出生的孩童)、主流学生与NCS学生(非华语)、融入主流学校的特殊需要学生与主流学生等的对比,展现了学生之间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的差异。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一差异?谢教授认为,应当实行结构性和系统性的课程、教材与教学策略。就香港与新加坡的政策而言,建立课程架构和设计课程内容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就是要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而处理差异的目的则是让学童融入教育制度、完成学习目标。香港课程架构不同于新加坡的地方,在于采用班内分层,而非直接进行分流;这种做法更能为学生和家长所接受。
接下来,谢教授介绍了处理个别差异的各种手段。在教与学上,实行多元课程、多层次教材、多层级教学法以及多层次评估。在行政上,应采用跨级分组、同级分组、同班分组等各种分组方法,并运用多元的学习工具。学生根据学习能力进行跨级分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差异授课并进行差异评估。谢教授对这些手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讲解。“课程分层的根本原则,是适切,而非机会均等。”他特别指出这一点。
最后,谢教授总结道:香港中小学语文课程是一个构架,容许学校设计不同的校本课程、教材,进行调适,处理差异。学校需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调适课程、教法、教材及课业评估等,解决差异问题。
演讲结束后,谢教授还与部分师生就香港幼儿园及小学不同于大陆的教育模式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