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昆谈朱熹哲学的“理”

发布时间:2014-04-23浏览次数:9

  

49日下午,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原华梵大学哲学系陈振昆副教授,应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邀请,于闵行校区人文楼5403冷战研究中心报告厅做了题为“朱子哲学中的‘理’”的讲座,是为思勉人文讲座190讲。本次讲座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务委员,哲学系陈赟教授主持。哲学系刘梁剑副教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张子立老师,以及来自不同院系的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陈振昆老师首先介绍了当前时代的一个危机,即亡文化之危险仍在,在西方近现代哲学及帝国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哲学应如何应对,如何在既有学术传统中做到别开生面,是当下学人应自觉思考的问题。重视理论效力,化理论为德性,是陈老师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关切,因而对于宋明理学体系的核心概念就应重新认真梳理。此外,在陈老师看来,陆王理学着重挺立道德主体性的尊严与高明,而程朱理学则着意建构学问客观性的清晰与笃实,和会朱陆、展望横渠,是一条重要的学术进路。

之后,陈老师围绕朱子论“理”的丰富性展开了细致讲解。融贯性与殊别性,创生性与形式性,规律性与规范性,是朱子论“理”的丰富义涵。理可分为所以然与所当然两个方面,一为知,一为行,知乃不惑,行亦不谬,参照西方哲学的术语,可分别看作自然的规律与自由的规范,以理论理性来范导实践理性。在理一分殊这个问题上,此次讲座着重于讲解理的分殊,万殊各有一理,“事事物物,头头件件,分得俞见不同,愈见得理大”,按类别又可划分为物理、义理、伦理、性理、天理、太极等。强调分殊,并非否定理一,讲座所依托论文原为针对北美知名学者安靖如译理为“coherence”所作,故有此偏重。最后,将实然的纯有之理与应然的德性之理融贯于本然的形上生生仁理,则简要提点了归结处,或可于日后再得听闻。

讲座结束后,张子立老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一些疑问:一为述及理的分殊时,三组范畴是否过多突出了对立面?其次,张老师从个人研读出发,提出了报告中“融贯”可否换为“统贯”的看法。刘梁剑老师则对此次讲座的主题,即理一与分殊的关系问题做了进一步探究式发问。陈赟老师对讲座最后提及的“化”字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无,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此处之“化”与“生生之为易”中的“生”,应如何看待二者及其关系呢?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江求流也提出了由此次讲座而来的收获及问题,若概念、理论、话语层叠累积,它们力图穿透的问题是什么?又应如何直呈?陈振昆老师对这些问题一一做出了回应,或表示认同,愿做进一步思考、修正,如论文应更多对“理一”进行呈现,以免偏颇;或与提问者进行了探讨、切磋,如陈老师回应说朱子理学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即在于如何诠释人性恶,在此诠释基础上,又可如何引导人的行为,至于多对概念进行辨析,则应回到当时,它是时人探讨、对话的工具、利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