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根友谈“道论与人文实证主义”

发布时间:2014-02-27浏览次数:37

  

1223日,思勉人文讲座第180讲在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学术报告厅举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教授做了题为“道论与人文实证主义——乾嘉时代的哲学形上学与方法论”的讲座。本次报告由我校哲学系系主任郁振华教授主持。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陈赟教授,哲学系方旭东教授、刘梁剑副教授、陈乔见副教授,思勉高研院青年研究员张子立以及来自不同院系的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吴教授首先介绍了乾嘉时代三个重要人物戴震、姚鼎、章学诚对知识的分类。戴震把知识分为理义、制数、文章;姚鼎则将知识划成义理、考证和文章;与戴、姚不同,章学诚以考订、辞章、义理为知识的三部分。乾嘉学派又有“新义理学”之称,但吴教授认为这一说法不能揭示出清代乾嘉时期哲学的基本内容与特征,而且新在何处也无法被清楚的说明。鉴于此吴教授把乾嘉时代的哲学精神总结为“以道论为形上学,以人文实证主义为其哲学方法论”,这一方法论原则蕴含在乾嘉学派代表人物的道论思想中。戴震认为“道”是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同时又不离于人伦日用的。章学诚的道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三人居室,而道形矣”,也就是说人道从三人居室开始,主要原因则起于分工,因分工而产生“均平秩序之义”,为了维持均平、秩序之义推举年长者维持均平,因而又形成长幼尊卑的等级。二是道乃万事万物之所以然,并提出“道不离于器”,“六经皆器”,“即器存道”,“道因器而显”等观点。钱大昕的道论涉及“天道”和“人伦”两部分,关于“天道”,他说“天道皆论吉凶之数”,相对于天道,钱氏更强调人伦,他说“圣贤之求道,以明人伦也;弃人伦以求道,则非吾所谓道”。焦循则以“时行”论“天道”又重视“推己及人”、“絜矩之道”的人道。阮元既反对空言论道,亦反对沉溺于具体的名物研究之中而不顾“求道”的目标。

接下来吴教授从孔德的人文实证主义六义入手,提出人文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内涵,并阐释了乾嘉学派尤其是戴震与人文实证主义的关系,吴教授认为戴震的道论采用了人文实证主义的方法,乾嘉时代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与学术界普遍认识不同,吴教授认为乾嘉时代是有哲学的,其哲学的形上学是道论,方法论是人文实证主义方法。这一方法论既有历史价值,也内在蕴涵局限性。

在最后的讨论环节中,郁振华老师针对人文实证主义这一说法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人文脱离不了形上学,而形上学与主义有较强的对立色彩,如果把主义改成方法即人文实证方法可能更准确的表达概念的内涵。之后陈赟、刘梁剑、陈乔见、张子立老师与吴教授进行了的讨论,同学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吴教授一一做出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