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讲坛”100讲庆典暨“论原创•奖原创”首届思勉原创奖学术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11-11-23浏览次数:6

“大夏讲坛”100讲庆典暨“论原创奖原创”首届思勉原创奖学术论坛举行

 

“大夏讲坛”100讲庆典活动暨“论原创・奖原创”首届思勉原创奖学术论坛于1120日举行。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校长俞立中,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世伟出席。庆典活动由副校长朱自强主持。中国社科院王树人研究员主持原创论坛。章百家、王彬彬、陈铁建、裘锡圭、葛剑雄、陈卫平、杨国荣等7位文史哲领域的著名学者应邀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我校90位中青年教授代表参会。

今年9月,“大夏讲坛”迎来了第100位讲演者。创办7年来,“大夏讲坛”日益成为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品牌讲坛和我校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的重要平台。首届“思勉原创奖”于我校60周年校庆期间颁发,其评审过程的严格程度倍受学界的关注和肯定。举办庆典和论坛活动旨在弘扬人文精神和学术本质,更好地承担起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

童世骏致辞

俞立中向“大夏讲坛”主讲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颁发纪念品

童世骏在致辞中向与会学者长期以来对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俞立中向“大夏讲坛”主讲人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特别贡献奖代表我校哲学系杨国荣教授颁发纪念品。哈佛大学东亚系宇文所安教授等“大夏讲坛”海外主讲人通过视频向大会发表感言。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世伟致辞

潘世伟在讲话中指出,好的讲座是一个大学的生命特征。大夏讲坛以其深刻性、开放性和国际性在上海学术界初具影响力。潘世伟说,实践中的原创是思想原创最重要的源泉。在中国最大的原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得到思想的指引、补充和滋润,希望“大夏讲坛”和“思勉原创奖”继续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

朱自强主持庆典活动

在随后举行的“论原创・讲原创”首届思勉原创奖学术论坛上,与会学者为学术原创正本清源,就“什么是学术原创”、“怎样催生更多的学术原创”、“学术原创的意义”等作主题演讲。

“论原创奖原创”首届思勉原创奖学术论坛

左起:王树人、王彬彬、陈铁建、杨国荣

 

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认为,原创不是低水平重复,也不是从零开始。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原创、创新是对已有成果的尊重、丰富和深化,而不是对他人简单的否定和超越。王彬彬同时指出要防止“原创焦虑症”,避免为原创而原创。

中国社科院陈铁建研究员以“思勉原创奖”为例谈到,以学术评价机制促进学术创新,要坚守学术独立品德、坚持非官方性、拒绝权力介入,坚持高规格、高标准评审以及坚持实名和开放的评审方式。

在谈到“学术原创的意义”时,我校杨国荣教授指出,原创研究将以往的学术成果作为出发点加以超越和革新,而其中包含的不确定性,可能成为各种学术的批评对象。这在结果和过程上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出发点,因此原创的意义在于承前启后。

 

“论原创奖原创”首届思勉原创奖学术论坛

左起:裘锡圭、章百家、葛剑雄、陈卫平

 

就“原创”和“创新”的差异,结合论坛的主题,复旦大学裘锡圭教授表示,用“创新”一词可能更准确。裘锡圭例举王国维、陈垣、鲁迅的学术成果后指出,欲“创新”,要饱学传统、“观其会通”,要接受和批判新的思潮,同时要有独立的思想。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则认为,原创需要自由的思想、独立的学术和宽容的氛围,而在应用学术成果的时候的确要考虑国家利益,考虑社会影响及民众接受的程度。

目前整体学术气氛浮躁,学术传承和学术批评都存在问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章百家研究员在谈到学术原创的障碍时说。90年代初,许多当时被认为是新成果的东西,其实30年代时,很多老先生就已经提出来了;而学界真正尖锐的学术批评并不多见,造成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形成学术影响力。

针对改革科研评价体制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提出要对评价对象进行分类,比如学术成果可分为学术积累型、学术研究型、普及型、社会服务型等。陈卫平还提出,“休养生息”对原创力的培育非常重要。

论坛互动问答

 

与会的我校中青年教授还就延迟评价、分类评价、学术环境、体制外学术评价、学术共同体等话题,并从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与学者们展开交流。据悉,“论原创・讲原创”首届思勉原创奖学术论坛已通过约请书面稿件等形式,将集中学界对学术原创的观点论述,并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