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下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著名历史学家巴斯蒂教授(Marianne BASTID-BRUGUIÈRE)做客大夏讲坛,在闵行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作了题为“近代中国的国家”学术报告。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张济顺主持了报告。
巴斯蒂教授是法国著名的汉学家,中国近现代史专家,现任法兰西科学院人文及政治学院院士兼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近现代世界史部名誉研究员,曾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副校长。此外,巴斯蒂教授还在日本京都大学、台北政治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任客座教授。
在本次讲演中,巴斯蒂教授从中国国家问题的认识、官制的变革、地方专政的控制、皇帝主权的合法性、民众与个人的政治权利等5个方面解构了近代中国政治变革进程。她认为,近世中国复杂多变,历史发展规律应由多条主线来建构。她从“近代中国的官绅精英如何安排处理国家机构及其运作”这一引题切入,指出近代早期官绅和精英对国家问题的认识,主要是取决于对经世致用之学和实学的研究,且倾注于专政现象。西学东渐后,他们通过接触外界,对本国专政的弊端有了更深层次的批判和认识,但其目的非为推翻专制而在调整完善,以限制专权,实现权力平衡。对于官绅在官制变革中的作用,她提出清末的官制变革主要是由“洋务派”和京外大小官宦共同推动的;地方自治层面,尽管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央集权加强,但由于开明官绅积极推动,宣统年间大部分县级机构普遍试行了选举,产生了议事会。巴斯蒂教授进而指出,官绅在政治进程中最为可贵的是逐步形成了个人及公民权利的观念,促进政府废除旧法律规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和贱民歧视、身份等级现象。部分官绅开言路,办报纸,并积极参与政治,从自身群体扩大了到公民的观念。特别在辛亥革命时期参与提出了“中华民族”新观念,主张“求微分”性的大帝国执政的方法,以求地方与中央共赢的政治功效。
巴斯蒂教授最后总结说,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的内在推动力,并非资产阶级,恰恰是传统官绅阶层。官绅精英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政策和纲领,可视为一种探索性尝试,他们采取新的政府组织管理方法确保了政治结构平衡,革新了旧制度,创造了符合社会集体需要的新体制,推动了近代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张济顺教授做了精彩的点评,指出该讲座所关注的是现代国家的形成这一重要问题。此后,巴斯蒂教授与在场师生就地方督抚在现代国家机构重建的作用、民国时期地方与中央关系、如何评价“洋务派”与“改良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