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上午,英国伦敦大学Birkbeck学院历史系资深讲师、剑桥大学博士蓝诗玲(Julia Lovell)在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5303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1949年后西方人的毛泽东思想热”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茅海建教授主持,相关专业老师及学生参加了报告会。
此次讲座,蓝诗玲老师主要围绕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的毛泽东热而展开,这是蓝诗玲老师关于1949年以后西方的毛泽东热的研究项目的初步成果。蓝诗玲老师首先以到底我们该怎样去描述60、70年代西方的毛泽东热为题开始了此次讲座,在这时期的西方国家,毛装、毛泽东头像、毛主席语录、毛主义党派等等非常流行。这究竟是一种时髦还只是一种对异国情调的向往呢?
蓝诗玲老师认为冷战时期的西方学者不够注意毛泽东时代中国的文化对国际的影响,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西方知识分子低估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毛泽东的离世与共产主义的崩溃预示着中国的共产主义就不太重要甚至不存在了。二是最近十年以来,英语世界出版了几本严厉批评毛泽东的书籍,这些著作对于引导西方舆论反对毛泽东思想很有效果。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在60、70年代毛泽东热当中,毛泽东的思想影响了一大批年轻知识分子,这些人以后都成为各国政治界和文化界的重要人物。因此,西方的毛泽东思想热对于西方的文化、政治、社会都有着长远的影响。此前的不同研究者似乎都低估了毛泽东思想对欧洲不同国家当代史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的毛泽东热的研究。蓝诗玲老师希望通过跨国的、对比的角度去观察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之外产生的不同影响,希望能够回答这几个问题:一、60、70年代西方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关心及崇拜毛泽东思想?二、不同国家的国情是怎样影响知识分子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三、毛泽东思想如何影响了西方毛派分子的日常生活?
60、70年代的西方青年学生及知识分子,由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排斥、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的抗议等原因,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大失所望,开始反抗主流社会。这种反抗活动使游行示威、静坐抗议等活动越来越普遍。对60、70年代的年轻叛逆分子来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很有用的理论武器。但是由于苏联的侵略行为破坏了其声誉,左派开始寻找另一个完美共产主义社会的代表。而毛泽东思想中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语录对青年学生及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崇拜中国这个遥远、神秘的共产主义国家就很自然了。可以将西方毛泽东热看成类似于启蒙时代伏尔泰对中国的理想化的重现。
此外,蓝诗玲老师还指出西方的毛泽东热具有很明显的矛盾: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强调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纪律,而西方60、70年代的叛逆分子强调的是个人自由、自我表达、个人叛逆、吸毒等等。这两种价值观看上去非常矛盾。最后,蓝诗玲老师总结道:西方人眼中的毛泽东热并没有很准确的体现出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倒不如说它反映了不同西方国家自己的国情和政治状态。
演讲完毕后,蓝诗玲老师就西方60、70年代毛泽东热与今天的毛泽东热的比较、西方毛泽东热的消失原因等诸多问题与在座的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