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本次评奖活动中,共有49项成果获上海市第六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271项成果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3项为学术贡献奖,218项为著作、论文一、二、三等奖,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10项,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40项。
名称 | 作者 | 获奖等级 | 奖励类型 |
代表作:《法国大革命史》等 | 王养冲 | 学术贡献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古文字诂林 | 李圃等 | 一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 | 叶澜 | 一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逻辑何为――当代中国逻辑的现代性反思 | 晋荣东 | 二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转型时代丛书 | 冯绍雷等 | 二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高中学分制:国际经验及建议 | 钟启泉等 | 二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 | 范并思等 | 二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上海里弄:基层政治动员与国家社会一体化走向 | 张济顺 | 二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中国左翼文论的当代反思 | 王铁仙 | 二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局中人和局外人的决策差异研究 | 杨治良等 | 二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互联网使用与中国城市化――“数字鸿沟”的空间层面 | 汪明峰 | 二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经济资本与文学:文学场的符号斗争 | 朱国华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困境中的中国现代性意识 | 陈�S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上学 | 杨国荣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中国营销25年 | 何佳讯等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 | 朱惠国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西周金文语序研究 | 潘玉坤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转型与变革――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方法论 | 杨小微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 | 王斌华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聋生与听力正常学生语篇理解过程的认知比较 | 贺荟中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走近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 | 鞠玉翠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研究――以上海为例 | 高向东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史学的困顿――论“历史热”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 | 周尚文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执政与认同――西方某些主要政党处理党群关系的做法和特点 | 林拓等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认知与诠释 | 潘德荣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认识论视野中的判断力 | 郁振华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论近代科学的数学化 | 陈嘉映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政府支出与均衡实际汇率 | 殷德生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论行政法规范的援用 | 张淑芳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清代浙西乡村的土客冲突与生态环境 | 冯贤亮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 | 沈志华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玛丽玛莎文字源与结构考 | 王元鹿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广州非典型肺炎事件中的流言传播调查 | 严三九等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明代地方教育建设与进士的地理分布 | 吴宣德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论在考试行政中政府应该做什么并且怎么做 | 葛大汇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人口城镇化新问题研究 | 朱宝树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让就业有利可图:完善上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 黄晨熹等 | 三等奖 |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转型的逻辑关联 | 齐卫平 | 三等奖 | 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 |
个人的分量不要太重――邓小平关于领袖个人作用问题论述的几点启示 | 周尚文等 | 三等奖 | 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 |
应该正确解读台湾局势 | 黄佶 | | 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