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拱玉书教授谈“《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

发布时间:2020-09-07浏览次数:878

202092日晚19:00,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拱玉书教授受邀做客我校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和历史学系大夏世界史高端讲座,做了题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历史学系李晔梦博士主持。受疫情影响,本次讲座采用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国台湾东海大学等全国高校及我校近300余名师生参加了该场讲座。

拱玉书教授首先对《吉尔伽美什史诗》史诗的创作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早期《吉尔伽美什史诗》可能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流传,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来自于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100-2000年)这一文学创作的高峰期。随后,古巴比伦时期(约前1800-1600年)出现了以阿卡德语书写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凯喜特时期(公元前1300-1000年)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被学界称作“标准版,由十二块泥板组成。新亚述时期(公元前668-627年)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出土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多为“标准版《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抄本。随后拱玉书教授对标准版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十二块泥板所记载的主要故事情节进行了叙述,本次讲座的核心洪水故事见于第十一块泥板,最早由大英博物馆的泥板整理员乔治·史密斯(G. Smith)发表于1872年,并由此开启了研究《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历史。

讲述完标准版《吉尔伽美什史诗》之后,拱玉书教授对两河流域其他著名的洪水故事进行了介绍。苏美尔大洪水故事的泥板最早由博贝尔(A. Poebel)发表于1914年,共三栏,虽然有大量残缺,但内容包含创造人类并决定灭亡人类、恩基泄密、洪水爆发以及赋予主人公永生这几个核心情节。另一洪水故事学者根据主人公的姓名将其称为《阿特拉哈西斯》,创作于国王阿米萨杜卡(Ammi-saduqa)时期,主要内容为神因不堪沉重的工作而决定创造人类代替其工作,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恩利尔不堪吵闹,依次发动瘟疫与干旱灭亡人类,但都在恩基的协助下化解了,最终,恩利尔决定发动大洪水,但这一版本与苏美尔洪水故事与《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故事的结局不同,主人公并未被赋予永生,而是从神话回归现实,落脚于用多种方法节制生育以控制人口。芬克尔(I. Finkel)圆舟洪水泥板的主人公亦是阿特拉哈西斯,可能为同一故事的不同版本,共60行,内容侧重于船只的制造。据此泥板的内容,芬克尔认为该舟不是方舟而是圆舟,直径或为70米,面积约3600平方米。

在横向与纵向比较古代两河流域洪水故事的基础上,拱玉书教授对《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洪水故事”的来源进行了深入探讨,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洪水故事源自《阿特拉哈西斯》,称其“直接或间接的吸收了《阿特拉哈西斯》的文本”。但拱玉书教授认为,二者在表述方式与情节上均有显著不同:《阿特拉哈西斯》的目的在于回归现实、控制人口,而《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以赋予永生为结局,依然停留在神话层面,且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认为标准版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直接来源于其古巴比伦版本,二者的关系类似于现代写作中的初稿与终稿,标准版是对古巴比伦版本的再加工,在框架未变的基础上多了细节描写,且语言更为生动、华丽。

讲座最后,拱玉书教授与参与讲座的师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对于听众提出的问题如两河流域洪水传说与其他地区洪水传说有何联系?《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永生方式有哪些?洪水传说的精神内核为何?等一一进行了细致而精彩的回答。拱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与对史诗情文并茂的翻译深深吸引了在场听众,讲座在一片热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


供稿|禹淼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