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1日,冯契智慧讲坛(2021年第二期)、70周年校庆·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40场在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开讲。哲学系校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湘师表”荣誉称号获得者、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向清教授作了题为“冯契先生哲学思想研究的心路历程”主题演讲。哲学系校友、山西大学王碧红老师和淮阴师范学院王新建老师、逻辑学教研室张留华教授和部分本硕博学生聆听了本场讲座。讲座由哲学系郁振华教授主持。
王向清老师首先介绍了他研究冯契先生哲学思想的内在动力与机缘。他深情回忆了在上海求学于华东师范大学的经历。他将上海视为第二故乡,也热爱母校的每一处风景。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被师友关心的温暖,也学会了工作后怎样关心别人。这段经历也使他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创始人冯契先生有了深入的接触。他认为,研究冯契先生的哲学思想,不但是纪念冯先生的最好途径,也是提升母校哲学学科知名度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王向清教授一直从事冯契思想研究和毛泽东思想研究。他将这一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98年至2004年底,艰难探索和坚持阶段,这一阶段成果不多,对冯契思想了解也尚未深入,但依靠对“智慧说”学术地位的坚信和部分发表成果的鼓励使他坚持了下来;2004年至2012年,这一阶段冯契思想研究得以顺利推进,32篇文章发表于各大刊物如《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等,还申请了不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3年至2015年,进入了一个徘徊不前阶段,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研究;2016年起,继续着力探索冯契先生中国哲学史诠释理论。
王向清老师简要谈论了多年研究给他的启示。冯契先生的名言——“无论处境如何,始终保持心灵自由思考”,这是指导他进行科学研究的初心理念。他传承了冯契先生的学术创新批判精神。冯契先生在哲学学术研究上最崇敬金岳霖、毛泽东两位前辈,这种敬佩表现为批判性继承。对金岳霖先生的学说,冯先生既肯定其贡献,也指出其认识论缺乏实践观点、带有形而上学倾向、包含不可知论倾向等问题。对于毛泽东的思想,冯先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也对其晚年错误进行了批判。基于此,他认为冯契先生哲学思想中的部分内容也值得推敲、斟酌。比如,冯契先生的《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中关于认识的两次飞跃与《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中关于“思维过程的辩证法”内容重叠较多;冯契先生建构的以“类、故、理”为骨架体系的逻辑范畴体系也欠精当;“平民化自由人格”这一概念内部存在不协调之处;同时“自觉和自愿”相统一难以做到,换言之,这种人格也不是普通人能仿效的。
王新建老师分享了他对冯契先生“两化”理论(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研究心得。王碧红老师分享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诠释和践行冯契先生“两化”理论的体悟和反思。
郁振华教授总结指出,“不论处境如何,始终保持心灵自由思考,是爱智者的本色”这句冯契先生名言就镌刻在哲学系系楼大厅的主墙面上,这也是我们应当始终坚持的批判精神和自由思考态度。
讲座结束后,王向清老师、王碧红老师和王新建老师在“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义务讲解团志愿者的讲解下,参观了冯契先生的生平经历和学术成就展,还不时和志愿者互动,讲述他们眼中的冯契先生。
文|吴宇昕
图|施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