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新闻工作者扩展知识与视野的一项核心能力。在电子产品和新媒体主导的阅读时代,新闻人应该阅读什么书,又该如何阅读?基于对此问题的思考,5月14日下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彬应邀为传播学院师生进行了一场以“新闻人的知识与视野”为主题的讲座。本场讲座由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教授主持,数十名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开始前,吕新雨院长首先对此次讲座内容作了简单介绍,并表示希望新闻学子能够从李彬教授的珍贵经验中得到启迪,明确未来的研究志向。李彬教授的讲述主要从新闻学子为何阅读、阅读什么内容、怎样阅读三个角度展开。在谈及新闻学子为什么读书时,李彬教授认为,读书的志向事关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马克思尝言“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所享受的是为人民牺牲的幸福;周恩来选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解救民族危亡的豪情壮志。由此,李彬老师强调,我们也应树立读书的志向,好的新闻人必定有良好的人文修养。从学科层面来讲,只有解决好读书问题才能激活新闻人的文化想象力,也才能重塑新闻专业的学科魅力。
在对新闻学子的阅读志向进行阐释之后,李彬教授提出了下一个问题,即新闻如何做到更专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事关我们如何选择阅读的书目。李彬教授援引项德生教授新闻专业的“四个一些”理论对此进行了回答——“政治素质更高一些、社会活动能力更强一些、知识面更广一些、笔头更快一些”。正如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提到“政治觉悟”,以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政治家办报”的理念,政治素养是新闻人做好新闻的基础。李彬教授指出,做好新闻首先要拥有政治觉悟,才能进而把握时局动向,审时度势、多谋善断。此外,“知识面更广”要求我们的阅读面更加广泛。对此,李彬教授从哲学、史学、文学、艺术、社会学角度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新闻专业具体应该读哪些书。他认为哲学在知识体系中的功能相当于人之“大脑”,研读哲学可以锻造我们的世界观;由此推论,历史相当于镜,文学、艺术相当于服饰,而社会学则如同探照灯,能够帮助我们观看中国的现实,读懂中国社会的变迁。
就如何读书这一点,李彬教授引用原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的表述向同学们介绍了读书方法。“我们要把‘阅读’培养成为一种爱好和习惯,零打碎敲,零存整取,每天坚持读一点,总有读完的时候。”李彬教授希望新闻学子能享受读书的过程,而不是把读书当成负担。李彬教授还提到,读书切忌止步于“读”,而是要做到知行合一、注重实践,这一点对于学习新闻专业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讲座结束后,吕新雨院长对这次讲座作了总结:“读书就是建构自己世界观的过程。新闻是天然跨学科的科目,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新闻与传播的杂家,在世界观、方法论上做到知行合一,将自己与更大的世界联系起来,因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文字|韩林娜
图片|袁欣远
附:李彬教授推荐书籍:
政治:
《每个人的政治》赵汀阳 《民主四讲》王绍光 《是非与曲直》苏力
《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哲学:
《资本论》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马克思 恩格斯
史学:
《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张海鹏 翟金懿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中国共产党简史》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希罗多德历史》希罗多德 《见识丛书 革命的年代:1789-1848》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走向历史的深处》陈先达
文学:
《福乐智慧》尤素甫·哈斯·哈吉甫 《好兵帅克历险记》雅罗斯拉夫·哈谢克 《德里纳河上的桥》伊沃·安德里奇 《白轮船》艾特玛托夫
社会学:
《乡土中国》费孝通 《黄河边的中国》曹锦清 《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李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