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外语学院法语系毕笑主持的2021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艺术哲学》在线上举行开题沙龙。
毕笑,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大学)语言学与法语教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对比修辞学、汉法对比语言学、二语习得、教师教育发展。同时从事翻译实践,译著6部,120余万字,获2010年傅雷翻译奖提名。
此次开《中国艺术哲学》是华东师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文艺理论家朱志荣先生研究中国艺术哲学的代表作。作为“第一部”系统阐释中国艺术哲学体系的著作,它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学人的视野与独立的学术精神。虽然法国是汉学研究的重镇,但是译介比重最高的是文学作品和经典古籍,介绍中国艺术哲学和美学思想的作品寥寥。要使对外推介的译本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必须有鲜明的文化自觉。《中国艺术哲学》是我国第一部独立的艺术哲学研究专著,书中系统研究了中国特色的艺术哲学问题,以生命意识为核心,以生成论为基础,从主体论、本体论、特质论和流变论四个方面阐发了独特的中国艺术哲学体系。中国艺术和美学思想的特殊性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将它译介到法国具有重大意义,能引起他们对中国艺术哲学研究的兴趣,推动中法艺术研究的平等双向交流。
开题答辩会邀请了三位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评审委员,包括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新索邦Université Sorbonne nouvelle)Yinde Zhang老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级人文学院院长袁筱一老师和暨南大学马利红老师。
开题过程中,项目主持人详细介绍了翻译项目的原著与作者、原著的海外推广意义、翻译团队人员构成、翻译项目的进程安排与质量管理、以及海外出版推广计划等。
在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之后,与会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审议点评。Yinde Zhang教授就《中国艺术哲学》项目的选题及其样章翻译进行评价,并对项目团队今后的翻译提出建议,如中译法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的度的把握问题,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等。接着,袁筱一院长从项目运作方面的操作性方面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如运用软件进行术语表的绘制,翻译主体工作之前和之中加强阅读已有的汉学学术著作和已经翻译成法语的中华典籍等。最后,马利红教授结合相关实例,就如何平衡译作的普及度和学术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提供了建设性建议。
本次开题报告会为《中国艺术哲学》外译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指导,有效助推了项目进程。我们期待项目组能加强交流与协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出色地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研究任务,让更多法国学者听到中国学者在艺术和美学领域的声音,提升国家的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