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学术期刊评价研讨会暨高水平期刊建设主编交流会在中山北路校区举行。会议邀请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王文军主任作主旨报告,我校27家期刊、集刊的33位主编和编辑齐聚一堂,共话期刊评价体系构建与人文社科期刊高质量发展路径。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主持会议。
学术期刊评价研讨会暨高水平期刊建设主编交流会举行
吴瑞君院长首先通报了2019年度期刊整体建设情况。我校坚持卓越办刊导向,不断优化期刊管理体制机制,把好期刊出版质量关、学术导向关,实现了期刊学术影响力与社会效益的持续提升。2019年度新增《现代中文学刊》一本CSSCI来源期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统计学英文刊Statistical Theory and Related Fields被Scopus收录,同时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华东师大教育评论》被DOAJ、美国教育研究资料库收录。这些成绩离不开学校、院系各级部门的支持,更是主编和编辑们辛勤付出的成果。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吴瑞君通报2019年度我校期刊整体建设情况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王文军主任作了题为《学术期刊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何以可能》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期刊评价经验的积累、文献计量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发展、期刊共同体自主性不断增强,为实现科学的期刊评价提供了基础。科学的期刊评价对于期刊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资源配置作用、激励作用、诊断作用。他提出了期刊评价的八个原则:评价要有导向性,评价体系要有科学性,评价主体要有多样性,评价程序要有规范性,评价机构要有独立性,评价要有实效性,评价结果要有共享性,评价活动要有公共性。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王文军主任作主旨报告
王文军主任归纳总结了高水平期刊的“五力模型”,即高水平的期刊应该具有引领力,要站在学科的前沿进行理论创新;高水平的期刊应该有影响力,影响力能够通过量化的数据来表征;高水平期刊还要具备高度的认可力,体现在刊物之间的开放性;要注重提升辐射力,成为一个集群的中心;高水平的期刊要对知识的增量和学科发展有贡献力。高水平期刊建设过程中,出版规范和学术影响可以通过量化数据反映,但期刊内容质量是通过学术同行的直接观察与阅读,对逻辑性、科学性和价值等主要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期刊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评价标准的多元融合,才能在评价中避免一家之言,尽量做到科学准确。
报告引起了主编们的高度共鸣和热烈讨论,主编们与王文军主任围绕学术期刊评价与学科发展的关系,选用稿件时如何兼顾现实热点和学科性质,教学类期刊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王曼副院长传达近期期刊建设相关文件精神
会上,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王曼副院长还就近期期刊建设相关文件精神进行了传达,并强调期刊要严格落实主管部门要求,认真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做到出版规范、学风规范和学术规范,全面推进高水平期刊建设。
文|石钰 图|王烨 编辑|史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