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国

发布时间:2020-12-29浏览次数:693

学术简历:

朱惠国,男,浙江镇海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词学》主编,兼任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中国秦少游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夏承焘研究会(筹)副会长。近年主要从事晚清、民国词的研究,其学术观点已引起词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对中国传统词学现代化进程的梳理与考察、对晚清民初词学家三种类型的表述与分析,对民国词研究的设想等,均是全新的学术观点,已为词学界所认同。所著《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获第五届“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代表性论文被《文学遗产》网络版“论文选萃”栏目收录,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摘录。

研究方向:词学、唐宋文学。

学术专著:

1.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6

2.明清词研究史稿(朱惠国、刘明玉)齐鲁书社 20068

其他学术著作:

1.《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元明清诗词文卷》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7

2.《千古妙曲》(咬文嚼字书林、吟颂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01

3.《梅影笛歌》(风格词丛书)(马兴荣、朱惠国)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11

4.《宋词三百首注解》(刘锋焘、朱惠国) 三秦出版社 19989

主要学术论文:

1.论唐圭璋对常州词派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南京师大学报》2012年第1

2.晚清、民国词风演进历程及其反思《武汉大学学报》2011年第1

3.《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6期(论点转摘)

4.论中国传统词学的现代化进程《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3

5.论清代学人之词与词人之词的离合关系《文学遗产》2011年第6

6.民国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清华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

7.清初词派与词风演进研究的新探索《苏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

8.清词研究的新地标《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

9.从王昶词学思想看中期浙派的新变《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4

10.“苏李之争”:词功能嬗变的迷局与词学家的困惑《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1期《文学遗产》网络版2009年第2期“论文选萃”收录

11.论陈廷焯的词学思想以及对常州词派的理论贡献《词学》19

12.论明代的明词批评《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5

13.论晚清词坛“浙”、“常”两派的共存与交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

14.豪士侠客文人——晚清词学大家周济《文史知识》 2007年第10

15.陈子龙词研究述略《词学》18

16.论焦循阴阳平衡的词学观《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第3

17.周济词学论著考略《词学》16

18.论传播媒介对词学研究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5年第2

19.论宋翔凤词学思想及其意义《复旦学报》2005年第3

20.论梁启超词学思想及其对词学现代化转换的意义《上海大学学报》2005年第4

21.论胡适对苏辛词的偏爱《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1

22.论董士锡的词学思想及其在常州词派发展中的作用《词学》15

23.胡适词史观探论《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1

24.论常州词派与常州学派之关系《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1

25.论鹿潭词的感伤特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

26.论黄庭坚情词《江西社会科学》 2001年第2

27.论黄庭坚的创作理想及其渊源《江西社会科学》 1994年第11

28.论黄庭坚创新意识及其文学史意义《宁波师院学报》 1993年第3期

奖项:

1.《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获第五届“夏承焘词学奖”一等奖、上海市(20042005)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

2.《明清词研究史稿》为丛书《中国历代词研究史稿》之一种(共5种),该丛书获第二十二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在研课题:

1.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课题:王昶《春融堂集》整理

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国词与词学研究;2007.06-2010.06.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近代社会转型与清末民初词的流变研究;2009.11-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