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唐维红谈“全媒体时代,我们如何做记者”

发布时间:2019-11-18浏览次数:239

111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在传播学院212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老师,与在场师生就“全媒体时代,我们如何做记者”的主题进行交流。讲座由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教授主持,传播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闵行区电视台的部分记者老师聆听了此次讲座。

唐维红老师接受聘书

讲座开始之前,由吕新雨院长为唐维红老师颁发聘任证书,聘任唐维红老师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与传播学院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业界导师。

讲座时间恰逢第二届进博会刚结束,唐维红老师首先介绍了人民网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的全媒体报道情况。唐维红老师以“三个突出”来概括人民网在第二届进博会期间的表现。一个是“突出新媒体的报道形式”,这主要体现在对双微(微博、微信)以及抖音的利用上。第二个突出是“突出现场感”,除了在新闻中心进行视频访谈的直播之外,人民网还派出两位记者深入到进博会的展馆现场直播,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进博会的盛况。第三个突出是“突出多语种传播”,人民网设置“洋主播带货”栏目,通过“洋主播”的视角和语言来播报进博会,以此来展现中国机遇世界共享的大国姿态。

唐维红老师介绍人民网在进博会期间的报道情况

接下来,唐维红老师结合自己的多年从业经验,从“全媒体时代媒体正在做什么”、“全媒体时代,媒体人的坚守与创新”“人民网在内容业务上的探索与尝试”“全媒体时代媒体人应具备的五种能力”四个方面,为在座师生带来“全媒体时代,我们如何做记者”的专题讲座。

唐维红老师首先对媒介融合大背景进行解读。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媒介融合的重要性,对总书记一系列关于媒介融合讲话的理解,唐维红老师认为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即是总书记提出的四全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概念。四全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物理限制、传播主体限制、功能限制。可以说互联网技术重塑了媒体的产业形态,用户的心理习惯、新闻的生产和风格,这些在全媒体时代都有所改变。第二个关键词是“融”。唐维红老师以自身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的工作经历说起,从最初的“报网联动”,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到现在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这是媒介融合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媒介从业人员是探索者、参与者、推动者,同时也是媒介融合的受益者。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主动回应挑战,承担职责,进行一系列改革尝试,这种尝试不仅仅是新闻报道的改革,更是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建立协同高效的传播体系。唐维红老师以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这两大主题报道为例,向在场师生介绍全媒体时代,媒体正在做什么。

在两会的报道中,人民网在“融”和“新”上下功夫,与人民日报编辑团队共同策划了覆盖全渠道的“AR看两会”栏目。在人员运作上,组建融媒体工作室,共同策划选题,邀请专家解读两会。在节目的形式上,创新两款音频节目,用评书与脱口秀的方式吸引年轻人关注严肃话题。唐维红老师认为对新技术的应用,要更加注重个性化生产、可视化呈现和互动化传播,这样才能实现深度融合。

在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中,人民网也从多个角度进行策划报道。一是“祖国在我心中”界碑描红主题活动对边防官兵心系祖国、情注边防的强军故事进行讲述,拍摄的抖音视频在青年网友中引起极大反响。二是“7070问”的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出发,提出70个问题,从小切口、大格局来寻找历史性成就背后所蕴含的“中国基因”,破解“中国密码”。三是在视频直播方面,101日的纪念报道中,除了转播国庆大阅兵之外,人民网还进行了《2019国庆盛典时刻》的视频直播,邀请专家在直播间进行解读,同时派出地方记者深入各地采访干部、群众观看阅兵式的心情,整个直播达7个小时。除了这三个方面的报道策划之外,人民网还与腾讯合作,策划了“我的年代照”互动H5,在线上得到广泛传播。在线下,人民网策划了“向祖国表白”城市联合公益灯光秀活动,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持续点亮。唐维红老师认为技术的加持可以使新闻人的激情得以释放,尝试更多以往没有尝试过的东西。

全媒体时代,对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媒体人需要坚守,也需要紧跟时代变化进行创新。去年记者节,人民网的大型全景直播栏目《两会进行》获得了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的特别奖,这也是中国新闻奖设立以来第一次颁发给网络媒体。《56个民族寄语十九大》系列视频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两部获奖作品都是视频作品。在全媒体环境下,视频已经成为新闻的标配,对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唐维红老师分享了她在去年记者节时的朋友圈“记者,不仅记着,还拍着、说着、剪着”以此来形容全媒体时代对记者的要求。

同时,唐维红老师以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例,提出自己的思考。唐维红老师认为增强脚力就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勇于实践,大胆探索,虽然现在资讯很发达,但是新闻依然在路上;增强眼力是要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科学判断,正确辨析,更重要的是增强政治、战略和专业眼光;增强脑力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爱动脑筋,强化创新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增强笔力是要夯实理论功底、政策功底和文字功底。在全媒体时代,媒体人要不断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以创新更好地守正。

不论时代环境如何变化,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生产有价值、优质的内容,并且随着平台的增多,优质内容会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唐维红老师分享了当前人民网在内容业务上的探索与尝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人民网发布了《人民网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规划(纲要)》,确定人民网要构建资源节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生产体系、传播体系、商业体系,重构产业链条,聚焦比较优势,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引领互联网内容科技,重构互联网内容生态。在业务层面上,重点发展观点评论、深度调查和领导留言板三个方面。

面对网络空间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网络空间更需要代表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的中流砥柱和压舱石。在观点评论方面,人民网将观点频道从时政部独立出来,设立专门的观点评论部,延续人民日报的评论优势,对网络舆论进行引领。作为最早开设观点频道的网站,经过多年的发展,人民网评论已发展出多个栏目,包括人民网评、人民财评、人民快评、三评等栏目。人民网不回避争议,在社会热点事件中发声,引领网络舆论,树立了人民网评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在评论员队伍的建设上,人民网采取开放多元的方式,除了人民日报、人民网的核心评论员供稿、记者供稿之外,也吸纳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撰写专业性评论。

深度调查方面,在纸媒纷纷撤掉深度调查部的趋势下,人民网“逆流而上”,成立深度调查部,发布百年年薪招聘首席深度调查记者的招募信息,打造深度调查品牌。在今年的“网络平台售卖处方药”、“上海迪斯尼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量子速读”等热点事件中,人民网都进行了调查和报道,推动了事件的解决。人民网的深度报道,不仅追求问得深刻,查得仔细,写得客观,更注重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领导留言板是人民网重点发展的三项业务之一,创建于2006年的领导留言板是人民网搭建的供政府领导回应网民诉求的平台。网友可以通过领导留言板平台向相关政府部门留言,反映诉求。同时,人民网还通过领导留言板主动设置议题,比如开辟民营企业问题征集专区,搭建解决问题的平台。根据全媒体的时代要求,人民网对领导留言板进行优化升级,开放国家各部委留言,简化留言发布流程,增加定位和视频上传功能,改善留言审核机制、打造多平台传播等措施,为治国理政提供支持。

全媒体时代,对媒体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唐维红老师将其归纳为媒体人应当具备的五种关键能力。一是学习力,媒体人需要突破原来的传统媒体的思维和固有的媒体界的限制,变受众为用户,变宣传灌输为引导,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能力。二是判断力,在众声喧哗的环境中,媒体行业不会消亡,专业媒体的专业性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媒体人更需要巩固定力,遵循规律,深入新闻现场采访,探寻事件的真相。三是统筹力,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从媒体内部融合、媒体间的融合,到跨界融合、行业融合,媒体要发挥作用,聚集社会的资源,统筹能力就成为媒体人的必备能力。四是创新力,创新是对媒体人的一贯要求。五是健康力,记者是一个高强度的职业,对身体的素质要求较高,唐维红老师希望在场师生能找到自己擅长的运动,坚持运动,健康生活。

讲座的最后,在场师生就人民网的盈利来源、网络新闻素材版权、经济新闻政策、媒体融合的人员分工等问题进行提问,唐维红老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

 

文|陈露    金颜颜    编审史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