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战后越南(北越)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政策演变研究(1945-1989)”首次工作沙龙举行

发布时间:2019-12-25浏览次数:191

2019126日,历史学系周边国家研究院游览博士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战后越南(北越)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政策演变研究(1945-1989)”(批准号:18css039)在人文楼5402房间举行首次工作沙龙。华东师大历史系姚昱教授、高嘉懿博士、谷继坤博士、周边研究院周娜老师等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沙龙。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战后越南(北越)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政策演变研究(1945-1989)”首次工作沙龙举行

游览博士首先就其所负责课题目前的进度,所完成的主要工作,遇到的难点进行了汇报。根据游览博士的介绍,课题组在2019年的工作重点是收集和翻译整理相关档案文献,同时课题负责人对已有的前期研究进行了补充完善。具体来说,在2019年上半年,课题组陆续从越南收集并翻译整理了近40万字的涉及越南老挝、越南柬埔寨关系的档案文献,为接下来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从20199月份开始,课题负责人重点对1945-1986年越老关系的演变进行了梳理,撰写了15万字的材料。目前根据计划,研究进度完成了50%左右。随后,游览博士谈到前一阶段课题进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主要涉及到课题前期档案文献的翻译整理工作的时间安排问题以及越柬档案收集相对困难较大的问题。

姚昱教授首先对于该课题的完成进度表示肯定,特别是认为课题组过去一年时间里在承担周边院特别委托课题的同时在相关的越老、越柬档案的整理翻译工作上仍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这一结果来之不易。同时针对课题上半年开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姚昱老师建议应当进行统筹考虑安排。周娜老师从周边院特别委托项目的整体运转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特别是针对课题组在推进本课题的研究的同时还要承担周边院的相关研究任务的情况,建议要充分考虑到在多个项目同时运转的情况下,要抓住关键环节,尽可能做好互通有无,不要做重复劳动。高嘉懿博士则根据自己了解到的相关情况从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上提出建议,可以考虑利用法国方面的档案以弥补某些越柬档案文献相对缺乏的状况。

在听取了各位老师的发言之后,游览博士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特别是就下一年度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及完成计划的方向谈了自己的设想。此次课题沙龙的举行为接下来研究工作的继续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供稿|游览   编审史玉洁